沿著總書記的足跡•長江文明行 | 江蘇南通:在江海門戶繪就“青綠江山圖”
2024-09-27 19:13

 

圖片

美麗南通 記者 許叢軍 攝

圖片

海安青墩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帶柄穿孔陶斧

圖片

 

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南通考察時的講話

核心 提示

江蘇南通,長江入海前“最後一站”,有“江海門戶”之稱。來到位於南通啟東的圓陀角,可欣賞長江、黃海、東海三水交彙的神奇,也能迎接長三角地區的第一縷陽光。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南通以“地處長江下遊、工作勇爭上遊”的自覺,奮力跑好守護母親河“最後一棒”。從化工圍江到江豚流連,從工業“鏽”帶到生態“秀”帶,從“城市傷疤”到“休閑客廳”……大江作證,江海兒女高質量打造長江口綠色生態門戶,將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秀美畫卷沿著江海岸線盡情鋪展。

來南通、登五山,望得見江海、觸得到綠色、品得到曆史、享得到文化,擁有無盡的詩與遠方。新時代“長江之歌”在“大江之委海之端”鳴奏出更為華美的樂章,“江”與“海”激蕩出滾滾向前的時代浪潮。

生命長江

江中“稀客”成“常客”

位於長江入海口的南通,是江蘇全省長江岸線最長的城市。這兩天,“南通江豚巡護聯盟”發起人管昊昱的身份“升級”為“長江下遊江豚巡護聯盟”負責人,誌願服務更忙了。從2019年12月12日拍到第一張江豚照片起,管昊昱就迷上了這些長江裏的“微笑天使”,和一群同道中人化身“江豚守望者”。

長江南通段是江海洄遊生物進入長江的門戶。即便在這片頂級捕食者廣泛存在的生物多樣性水域,以前由於過度開發利用、生態環境破壞、生存空間逼仄,江豚也曾一度“消失”。

隨著長江大保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規可守,長江南通段水質持續改善、漁業活動減少、水生生物資源量增加,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江豚願意“回家”了!南通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信譽多次參與江豚監測活動,他欣喜地發現,如今長江南通段全年均可見到江豚,單次最多記錄12頭。市民們在江邊散步,隨時可“偶遇”江豚家族添丁加口、全家嬉戲的溫馨畫麵。

除了拍攝,人類還能為江豚做些什麼?2021年,管昊昱牽頭組建“江豚巡護聯盟”,誌願者紛至遝來,如今達150多人。帶動更多人關注長江大保護,是這群“追豚者”的初心。在他們的呼籲下,去年11月,南通在江豚出沒的熱點區域——濱江公園設置“江豚灣”打卡點,打造以江豚文化為核心的南通長江生態保護斷麵。南通市生態環境局自然處處長唐勇介紹,在江豚灣布設兩套聲學在線監測設備後,已監測到江豚跡象5625頭次。

一江清水,萬物生長。隨著生態修複,江豚的朋友越來越多,東方白鸛、豹貓、獐、遺鷗等珍稀動物從“稀客”變為“常客”。唐勇介紹,南通率先在全省啟動市域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建設工作,全市本底物種記錄達3789種,占全省物種記錄總數的54.9%。珍稀物種回歸,可謂生態改善的“晴雨表”。

碧水長江

生態“蝶變”煥新顏

金秋時節,騎行於江蘇南通海門區的青龍河畔,抬頭仰望是藍天白雲,耳畔呢喃著江風細語,長江對岸的崇明島輪廓清晰可見。

很難想象,這片風光旖旎之地,曾是警示片中的負麵典型。作為長江的一條重要支流,由於沿岸工廠密布、汙水橫流,青龍河在2019年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中被曝光。痛定思痛,護佑母親河的“魔法師”拿出不破不立的“信心”、壯士斷腕的“決心”、巧奪天工的“匠心”,曆經艱苦整治水質終得改善,目前常年保持在Ⅲ類。昔日化工園區蝶變生態景區,青龍河整治工程作為正麵案例,今年再上長江經濟帶環境警示片。

從負麵典型到正麵典範,青龍河的華麗轉身,是南通踐行長江大保護戰略的生動縮影。從空中俯瞰,166公裏沿江岸線宛若賞心悅目的“綠飄帶”,與長江一路向東、蜿蜒相伴。

岸邊青山如黛,江上萬舸競發,水中魚類嬉戲……在南通市區濱江公園段,人與江的深度聯結更為具象化,其背後也藏著一個生態“蝶變”的故事。

此處曾擁有全國最大的硫磺碼頭,揚塵滿天、水體受汙。“小時候江水很清,最愛和小夥伴在灘塗上抓螃蟹。”江邊長大的薑江華對長江感情很深。後來,港口日益繁忙,散貨碼頭、各類企業臨江而建,汙水直排屢見不鮮。“植被少了,工廠多了,童年的樂園黯然失色。”

2016年以來,南通全麵實施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複工作,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從根本上破解市區沿江段幾十年工業集聚帶來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之困。危化品碼頭、硫磺碼頭、集裝箱碼頭全部退出;實施船舶汙染、非法碼頭和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等20多項專項整治行動;關停並轉“散亂汙”企業203家,清理“小雜船”162條,截堵汙水直排口5處;新增森林麵積超過6平方公裏……“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五山地區由此發生“滄桑巨變”。一度想搬走的薑江華決定留下,告別了“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的煩惱,如今喜提“山畔嬉江水、江上攬五山”。

南通環境監測中心評估數據顯示,長江國考斷麵水質由2021—2022年的Ⅲ類,提升至Ⅱ類。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南通先後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獲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詩意長江

始覺今朝眼界開

長江奔流向東行至下遊南通段,江麵開闊,水天一色,長風萬裏。北岸五座小山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顯得特別突出,其中最為挺拔的便是狼山。北宋年間的一個春天,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改革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登臨此山,被江海交接處的壯麗景色震撼,縱筆寫下《狼山觀海》一詩。“萬裏昆侖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曉寒雲霧連窮嶼,春暖魚龍化蟄雷”的情景引發了他的奇幻想象——“閬苑仙人何處覓?靈槎使者幾時回?”詩人不禁吟出千古名句“遨遊半在江湖裏,始覺今朝眼界開”。

“二十三年與海爭,指麾千臿萬犁耕。”“無限桑田吾老矣,橫沙一抹看龍魚。”這是數百年後,另一位改革者,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清朝末代狀元張謇描寫自己發展墾牧事業的詩句。

在王安石曾經俯瞰過的這片土地上,張謇興實業、辦教育、做公益,成功打造“中國近代第一城”。張謇目光遠大,不僅利用長江岸線資源建港口、辦電廠、興物流,還經略海洋,成為中國近代開發利用海洋的先行者。

由江向海、跨江越海,成為一代代南通人生產生活的主流方式。20世紀80年代,南通成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勇立潮頭、氣象萬千;2020年成為江蘇長江以北首個、全省第四個GDP“萬億之城”。南通擁有海域麵積占江蘇的1/4,去年完成海洋生產總值占全省1/4,優江拓海、陸海統籌,下一個萬億看沿海。

假若王安石能穿越千年、重遊故地,領略新時代改革與發展偉力帶來的無限風光,應會感慨此時當屬真正的“始覺今朝眼界開”。

文物長江

江風海韻孕文明

江海交彙之地,是文明發生發展的重要空間。長江的奔流之勢和大海的包容萬物,孕育出南通得天獨厚的江海文化。

江海彙聚、泥沙沉積,南通經過四次大規模的沙洲連陸。1973年夏,海安青墩遺址的發現,將江海文明史坐標追溯為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期。

1978年、1979年,南京博物院會同省內各地考古專家及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專業的師生,對青墩遺址進行大規模發掘,先後出土大量新石器時期的標本。這裏由此成為20世紀70年代江淮東部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也是學界公認的江海文化“開篇之作”。

“海安青墩遺址的意義在於,改寫了南通的曆史,改寫了江淮地區的曆史,改寫了長江文化,特別是長江下遊的文化曆史。”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表示,青墩遺址是江海文明之源。遺址麵積約3.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左右,其中,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厚0.8—1.5米;已發現的遺跡主要有居址、灰坑和墓葬,遺物主要有陶器、骨角器、玉石器等。透過這些遺珍,江海先民的生產生活狀態可見一斑。

中華文明從來不用單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彙聚成共同文化。這一特質在江海大地得以充分展現。青墩遺址位於江淮之間,是我國南北自然地理的過渡地帶,因此這一地區的文化遺存擁有與太湖地區崧澤、良渚文化,寧鎮地區北陰陽營文化,海岱地區大汶口、龍山文化相同的因素,呈現出多樣性和交融性的特征。頻繁的文化交流中,青墩也產生出國家一級文物“帶柄穿孔陶斧”、江北最早發現的“幹欄式”木構建築、亞太地區最早的“鹿角回旋鏢”等典型遺存,為青墩文化增添了獨特性。

在江韻海潮滋養下的江海兒女,形成了兼具江水奔流、敢闖敢拚和大海包容開放的獨特個性。

“南通絕大部分土地是因長江和黃海的共同孕育而‘長’出來的,數千年裏有多批移民來到這裏,在江海荒灘開疆拓土、和諧共存,荊楚文化和吳越文化於此交融。”在江海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沈玉成看來,南通人麵對大江大海,鍥而不懼、創而有容,衝破沿海灘塗不能建設深水海港的禁區建設深水大港,衝破長江天塹創造“八龍過江”的壯舉,都是江海文化開放性的生動寫照,是南通地域由傳統農耕文明走向現代工業文明的巨大跨越。

萬裏長江生生不息,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壯美景象和“包容會通、敢為人先”的品格特質,在江海大地代代流傳。

□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記者

朱蓓寧 彭軍君 施亞澤 楊鎮瀟

圖片由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提供

AI製圖 劉玉容 倪米娜 吳一多

 

點擊視頻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