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 趙喻明:十六載孜孜以求 為應急救援裝備製造“上大分”
2024-09-28 14:51

 中工網記者 姚怡夢

挖掘機試驗啟動的一瞬間,趙喻明的心跟著懸了起來。

隨著動臂一上一下,鏟鬥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試驗結束,趙喻明迅速將重要的複盤數據記錄在電腦上。

“一台裝備從開始有想法,到方案設計、原理驗證,最後成型,至少十年時間。”看著自己設計研發的挖掘機,趙喻明感觸良多。

今年41歲的趙喻明是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河智能)特種裝備事業部高級工程師。紮根工程機械領域十六載,趙喻明傾情於科研立項和成果轉化。

憑借著甘坐“冷板凳”的毅力和敢為人先的勇氣,他帶領團隊打破了多項“卡脖子”技術,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讓應急救援裝備智能化及節能技術全麵開花。

圖片

工作中的趙喻明。中工網記者姚怡夢 攝

智能應急救援裝備研發的先行者

在一間隻有4平方米的遠程操控間,趙喻明坐在操控位上,緊盯著眼前的屏幕說道:“開始操作。”隨後,他雙手握住兩側的手柄,向前一推。

突然間,距離他五米遠的挖掘機舉起“大小臂”,轉動“身軀”,開始了挖掘動作。

“有了它,在地震等災害救援中,救援人員能通過遠程操控快速清理救援通道,提升救援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談及自主研發的遙控挖掘裝備,有些靦腆的“理工男”打開了話匣子。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係博士畢業後,趙喻明便一直紮根在科研一線。更多的時候,他把精力投入到了研發應急救援裝備項目上。

“我們的應急救援裝備必須可靠!在救援現場,裝備如果出了問題,不但人沒救到,還可能阻擋救援的生命通道。”趙喻明說,在裝備出廠前,都要進行嚴苛的試驗,包括極高溫、極寒、高原試驗。

圖片

2021年,趙喻明(右二)和團隊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塔河縣開展應急救援裝備戶外嚴寒實驗。受訪者供圖

2021年春節,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趙喻明放棄了與家人團圓,帶領團隊遠赴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塔河縣,開展應急救援裝備戶外的性能試驗和試用。

淩晨3點到早上9點,是他們選擇的試驗時間。彼時的最低氣溫已經降至-52℃,手機拿出來不到1分鍾就關機,人呼出的寒氣把眉毛都染成了白色。

圖片

趙喻明 受訪者供圖

趙喻明和他的團隊在這一待就是兩個月。

在最冷的地方最冷的時候做試驗,考驗裝備的可靠性,也考驗人的毅力。

“一天晚上,實驗科目已經完成,我們正準備把裝備撤回去時,裝備不動了。”這件事讓趙喻明記憶猶新。

太陽一落山,溫度下降得更快,團隊成員迅速將應急照明燈升起。為了操作方便,趙喻明摘下了手套。但是剛一拿起扳手,手卻被凍得粘了上去,隻能等維修完成後慢慢地扯下來。

近三年,不管是最低氣溫-52℃的極寒區,還是地麵溫度53℃的極熱區,又或是海拔5300米的高原,都留下過趙喻明和隊員們“戰鬥”的身影。

如今,趙喻明自主研發的各類應急救援裝備被武警、消防等專業應急隊伍所采用,不斷出現在各地搶險救災現場,提供搶險救援裝備和技術支持。

圖片

工作中的趙喻明。受訪者供圖

解決“卡脖子”難題

2010年,趙喻明在上海看到密密麻麻作業的工程機械一字排開非常氣派,可惜這些都是進口設備。

當時他便意識到:“國內工程機械創新才有出路!”

2012年前後,麵對節能工程機械裝備這片待開拓的廣闊藍海,趙喻明跟團隊一起進行項目攻關。

從運用原理到產品結構,樣機測試結果的各項指標均已達到國外同等水平,但投入施工節能效率卻依然低下,趙喻明困惑不已。

“最開始我仿照外國先進的裝備進行研究,但是很多關鍵技術,比如電驅動等,外國沒有賣給我們,所以他們的方案我拿過來毫無用處。”趙喻明回想起當初的日子,一臉雲淡風輕,誰也未曾想過,他也經曆過一段“痛苦”的時光。

他們不給,我們就自己造!

時間緊、任務重,資料少、沒經驗……難題接踵而至,但這些困難動搖不了趙喻明的決心。

“我們能做什麼?我們擅長什麼?液壓驅動呀!”

趙喻明從他最擅長的領域入手,一邊查資料摸索,一邊補充相關專業知識。他和團隊花了兩年時間,沉下心來,研製出一套液壓的能量回收係統。

“沒有能量回收係統,挖掘機抬臂的時候全部靠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有了回收,將液壓回收的能量再利用,讓鬥杆抬起來。”趙喻明解釋道。

最終自主研發的節能挖掘機成功下線。相較以前,每天可以節省1000塊的燃油費,節油率超過了20%。

“決不能放棄!創新就是為了應用,不能轉化為成果的創新都是無效的!”談到自己的創新之路,一直笑著說話的趙喻明嚴肅了起來。

工作至今,趙喻明主持並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6項,獲成果鑒定3項,已授權專利27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

伴隨成就而來的,是諸多榮譽加身——他先後榮獲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長沙市五一勞動獎章、長沙市優秀技術工人等。今年5月,趙喻明又獲得了湖南省第二屆“湖湘工匠”。

圖片

工作中的趙喻明。受訪者供圖

攀登智能製造更高峰

格子間裏,趙喻明端坐在電腦前,一會凝視著屏幕中的圖紙,一會又陷入沉思,記錄下一個個新想法。

作為核心人員,趙喻明在設計方案上總是有很多新的想法。

“趙博士學曆高,但是他創新能力更高。你看他的頭發就知道。”與趙喻明共事12年的老友段軍武打趣地說道,“剛工作的時候也是鬱鬱蔥蔥的,現在你看看還有幾根。”話語間輕鬆幽默,背後卻是趙喻明跟團隊已經記不清多少個挑燈夜戰的日子。

“搞研究就像升級打怪,一路過關斬將。”趙喻明說,“頭發多少是要犧牲的。”

趙喻明少的不隻有頭發,還有對家人的陪伴。“他和妻子的十周年結婚紀念日,都是在辦公室裏加班過的。”老搭檔張大鵬吐槽道。對家庭趙喻明滿懷歉意。

“我曾經以為自己會西裝革履地在辦公樓裏談笑風生,但一頭紮進了這個行業。”趙喻明這句看似懊惱的話,實際上沒有半分後悔的意味。

2020年9月17日,正在長沙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特別表揚了企業員工的創新精神。

這份鼓勵與囑托,趙喻明始終牢記於心,每每回想起,都會讓他心潮澎湃,接續奮鬥。

“我將繼續深耕細作、勇於作為,讓中國智造走向世界更多、更遠的地方。”趙喻明說。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