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愛】穿越時空遇見你——向綠而行 守護“濕”意天堂
2024-09-29 14:05

 夏末秋初,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裏連綿不絕的蘆葦隨風搖曳。這裏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輻射沙脊群和潮間帶濕地,是全球九大鳥類遷徙路線之一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上重要的棲息地,萬物生生不息的故事,每天都在這裏上演。

圖片

很多人不知道,這片富有生機的土地,40多年前曾是一片荒蕪灘塗。1983年,鹽城響應國家號召建立丹頂鶴越冬地保護區,呂士成就是第一批來到這裏的工作人員。40年後的今天,已經退休的呂士成再度回到保護區,和如今從事生態工作的青年安玉亭一起,共同回望那段艱苦但令他無悔的“守護丹頂鶴”曆程。

從茫茫荒灘到萬千生靈的“濕”意天堂,背後曾有多少前輩的奮鬥和堅守?如今,青年力量又將如何用他們的智慧續寫這篇生態華章?讓我們重啟這份珍貴回憶,一起穿越時空,走進丹頂鶴翱翔的地方……

圖片

圖片

走進保護區的丹頂鶴馴飛場,數十隻丹頂鶴在馴鶴員的帶領下,高鳴著起飛,在空中翱翔幾圈後,降落在草地上取食。呂士成順勢低下身,將手裏的食物喂給小鶴,又拍拍它們的身體,捋一捋它們的羽毛,眼裏滿是愛意。這一幕,和1996年江蘇電視台記錄下來的畫麵何其相似,對丹頂鶴40年如一日的關懷令人無比動容。

圖片

       “丹頂鶴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瀕危物種,全球總數也不到兩千隻,現在無論國際還是國內,大家都在做一種比較有意義的工作,就是怎樣通過人工措施來使種群增加。”1996年,呂士成曾經這樣告訴記者。

“這是過去我們早期做育雛的時候,條件比較艱苦,用了類似這樣一個箱子。”今天,呂士成帶著安玉亭來到一個木頭箱子前。他清晰地記得保護區裏第一隻人工繁育的丹頂鶴破殼而出的情景。那天台風肆虐,呂士成和同事們衝入風雨中,救下了一顆被丹頂鶴爸爸媽媽棄孵的蛋。雖然蛋已經冰冷,但他們沒有放棄希望,將它孵化起來。“沒有照明燈,我們就用煤油燈讓它保持恒溫。要保持濕度,我就含一口水在嘴裏,噴出水霧狀,沒有更好的辦法,沒有更先進的設備。”

圖片

呂士成照顧剛出生的小鶴

呂士成和同事們日夜守護,奇跡般地,小鶴順利破殼,標誌著鹽城人工繁殖丹頂鶴順利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

小鶴出殼後還需要飼養員精心的照料,為了更好地照顧小鶴,呂士成在小鶴保溫房裏支起了一張簡易床,有時呂士成還在睡覺,小鶴會跑到他的身邊,用喙啄他的手,一邊啄一邊“滴滴滴”,叫他醒來。談起他的這群“毛孩子”,呂士成的臉上不自覺地揚起笑容,“丹頂鶴就跟小孩子一樣,你和它相處久了,在內心深處會形成一種愛。”

江蘇電視台1996年的報道裏還記錄下了諸多感人的細節:呂士成為小鶴準備吃食,小鶴親昵地蹭蹭他的腦袋;呂士成帶著小鶴在草地裏散步,小鶴走得快了,還會停下來等一等呂士成;呂士成帶著小鶴馴飛,他在前麵奔跑,小鶴也學著他的樣子跑起來,張開翅膀飛向天空,小鶴飛行的動作還不太熟練,轉了兩圈後又落回呂士成身邊……當小鶴漸漸長大,羽毛逐漸豐滿,它們就要離開鶴場,離開呂士成的悉心嗬護,高鳴著衝向藍天,最終回歸大自然。

圖片

在老一代生態人的奮鬥下,保護區丹頂鶴的人工馴養、育雛及繁殖等係列工作全部完成,相關科技成果多次填補國內空白。為了更好地研究和守護這片丹頂鶴翱翔的濕地,呂士成和隊員們日複一日地穿梭在荒灘上。“最初的時候,沒有好的路,也沒有車子,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是用自行車,自行車跑不了的地方我們就用腳,保護區的很多地方就是我們用腳步丈量出來的。”

數十年的堅守,呂士成先後攻破了丹頂鶴越冬地半散養繁殖研究、越冬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研究等諸多課題。這些課題成果,成為了現在保護區工作開展的基礎。2023年,保護區內共發現5對丹頂鶴野外成功產卵9枚,是我國有記錄以來,丹頂鶴在越冬地野外自然繁殖產卵數量最多的一次。

圖片

呂士成和同事為野生丹頂鶴投食

圖片

呂士成和同事在灘塗上做調研

“80年代,在江浙滬這樣一個經濟發達的區域,劃了680萬畝來從事自然保護,我們不得不感慨,當時的決策是智慧的。”眺望著保護區內生機勃勃的景象,呂士成不禁感慨。從初代守護者,到一批批堅守的生態衛士,從第一隻繁育鶴到萬千生靈光臨的樂園,數十年來,一代代生態工作者日複一日上演“真實的故事”,續寫自然頌歌。守護濕地不僅僅是一項事業,更是一場與自然的對話,一段生命的共鳴。

圖片

如今,保護區“生態守護者”的隊伍不斷壯大,年輕身影越來越多,像安玉亭這樣的年輕人接過了生態保護的接力棒,新的生態修複手段讓濕地的保護煥發出新的生機。

圖片

為了更好地保護濕地,鹽城創新提出“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進行濕地修複,安玉亭目前就在從事生態修複工作,從他步入工作崗位以來,8年裏,他奔走在每一寸灘塗上,創新濕地生態修複措施,監護著這裏的生態平衡。

“這兩年,保護區開了好多大型的生態修複工程,我們核心區現在的修複麵積達到了7萬多畝,緩衝區有31萬餘畝,實驗區就更多了。像我們前麵這個區域,就是堿蓬的修複項目。”安玉亭介紹,“堿蓬是鳥類,像丹頂鶴、黑嘴鷗最重要的一個棲息地,每年這裏有上萬隻黑嘴鷗在這裏繁殖,目前,堿蓬是濕地生態修複中的重要成果,到了冬季,它的紅色海洋會成為鹽城濕地的一道亮麗風景。”

圖片

現在,生態修複區內堿蓬已經開始呈現出紫紅色,遠遠望去開始有“紅地毯”的態勢。安玉亭和呂士成走在堿蓬中央的棧道上,遠處不時飛過成群的東方白鸛,還有幾隻麋鹿正懶洋洋地散步,這樣的生態美景在鹽城已經是常態。

談起保護區裏的生物種類,安玉亭如數家珍,丹頂鶴、白頭鶴、白鶴、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麋鹿……近年來,保護區的生物圈範圍逐漸擴大,生物量持續上升,生態係統日趨完善,區內有各類動物1855種,高等植物697種。生態好不好,鳥兒會用翅膀來“投票”,濕地上生生不息、遷徙鳥類南來北往的景象,已經給出了答案。

想要保護好濕地,還要做好調研、做好監測。如今,保護區的年輕人沿著呂士成的足跡深入核心區,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海邊泥灘步行數公裏,去追尋鳥類的行蹤,保障候鳥的安全棲息。多年的守護,安玉亭熟知保護區內每一個生靈,天空中的一隻飛鳥,他遠遠望一眼,就能大致分辨出品種,一台望遠鏡,成了他和鳥兒溝通的渠道。

除了人員巡護,現在的保護區更突出了科技創新的賦能,巡護船、巡護車、無人機、監控探頭、AI智慧識別鳥類……這些現代化裝備的投入和AI的應用,提質了濕地生態監測研究。

圖片

“呂教授,您看這是我們保護區的智慧管理中心,整個保護區的範圍在這上麵一目了然。”安玉亭向呂士成演示,動一動鼠標,大屏上便呈現了保護區內空氣質量、水文監測等一係列數據,“這是實時監測的,我們能快速有效地處理各種問題,提升我們的管理水平。”人防+技防、室內監測+現場監測,生態工作者的堅守和科技智慧的運用,為丹頂鶴、勺嘴鷸、麋鹿等珍稀瀕危動物保駕護航。

建區四十年來,在一代代人的守護下,保護區有效地保護了鹽城黃海濕地生態係統,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1992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成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1999年,成為東亞-澳大利亞涉禽遷飛網絡成員;

      2002年,被列入“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成為國際重要濕地;

      2019年,鹽城黃海濕地被正式納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濕地遺產、江蘇省首項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濕地類型遺產的空白;

      2024年,中國的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標誌著鹽城濕地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

圖片

發展和保護,這是貫徹自然工作者一生的問題,在過去的時間裏,像呂士成這樣的老一代生態環保人,懷著對自然的向往,對生命的敬畏,一點點摸索出了丹頂鶴等珍禽及其棲息地的保護之道;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探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繼續考驗新時代年輕人的智慧與擔當。

“保護區一直在探索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相輔相成。”安玉亭介紹。去年,保護區簽署了濱海鹽沼生態係統碳彙產品認購協議,保護區範圍內107.33公頃鹽沼修複活動所產生的1926噸二氧化碳碳彙減排量被企業購買,用於抵消企業的碳排放。企業認購碳彙,產生的經濟價值,保護區可以把這些經濟價值,再反饋到生態係統上。

截至2024年2月,中國濕地麵積達5635萬公頃,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我國累計實施濕地保護項目3400多個,新增和修複濕地80餘萬公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既要有隻爭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堅守。“濕”意天堂的綠色故事還在接著講述,中國大地上向綠而行的足跡還在繼續前行……

圖片

從茫茫荒灘到萬鳥翔集

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守護

承載著希望與堅持

從休戚與共到和諧共生

這是一份寫在綠水青山間的答卷

描繪生態文明的壯麗篇章

圖片

視頻地址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