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紀念日誦讀重溫抗戰英烈家書,跨越時空的對話撞擊心靈
2024-09-30 21:53

9月30日是第十一個烈士紀念日,英雄精神如火炬、如燈塔,激勵億萬人民砥礪前行,照亮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輝前程。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勝利廣場上,舉行“緬懷先烈 致敬英雄”烈士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圖片

紀念館勝利廣場,下方環繞的黑色花崗岩上,鐫刻有民政部於2014年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趙一曼、左權、樂以琴、朱赤、易安華……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不應被忘記的英勇故事。一縷忠魂深處,都熔鑄著那份堅韌不拔、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猶如烈火般熾熱,穿越時空,照亮今人。伴隨著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全體人員莊嚴肅立,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圖片

工作人員手抬著鮮花編織的花籃,步伐莊重而緩慢,自烈士名單牆的兩側緩緩行進至中央位置。隨即,全體在場人員靜默肅立,共同緬懷英烈,致以最深切的哀思。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的衝鋒陷陣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6位紫金草誌願者代表依次走出,高聲誦讀第一批部分抗日英烈和部分英雄烈士家書,鏗鏘有力的朗讀聲久久回蕩在勝利廣場上空。

“母親和你在生前,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1936年8月2日,年僅31歲的趙一曼英勇就義,犧牲前,她滿含深情地為年僅7歲、再未謀麵的寧兒,留下曠世遺書。

圖片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的衝鋒陷陣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東北抗聯第一路軍軍歌》慷慨豪邁的歌詞,訴說著悲壯與輝煌的抗聯曆史。這首歌的詞作者正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楊靖宇。1940年1月,35歲的楊靖宇在長白山腹地吉林省原濛江縣與敵人鬥爭時壯烈犧牲。

“‘不滅倭寇,誓不生還。國將不保,何以家為?’第87師259旅少將旅長易安華在‘告妻兒書’中寫道。1937年12月12日,日軍猛攻南京光華門,易安華壯烈犧牲,時年38歲。” 已故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的二兒子、第二批“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曆史記憶傳承人”葛鳳瑾的朗讀,將人們的思緒帶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革命先烈在民族危亡的關口奮起反抗,將生死置之度外,拋頭顱灑熱血。

葛鳳瑾告訴記者,“二伯葛道明也是一位革命烈士,1950年在一次戰役中犧牲,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雖然我沒有見過他,但每次聽到父輩說起他的事跡,都覺得非常激動和自豪。我作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曆史記憶傳承人,我有責任告訴下一代,永遠緬懷烈士,記住曆史,盡己所能,建設好國家!因為有國才有家,隻有國家強大、民族複興,才有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生活。”

圖片

現場所有人員依次上前敬獻鮮花,致敬英雄。南京市金陵彙文學校(小學部)六年級學生陳昊優告訴記者:“現場聆聽革命先烈的家書朗誦,心中非常震撼,他們以身殉國、視死如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作為一名學生,在珍惜今天和平生活的同時,更要好好學習,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革命先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視頻剪輯 周嘉楠

攝影 萬程鵬

校對 盛媛媛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