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愛|“1978年高考,我的準考證是000001號”
2024-10-02 22:10

1977年,中斷多年的高考得到恢複,青年一代的人生命運發生了改變。1978年,高考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南京考生眭平在這一次的高考中獲得了一張特殊的準考證,它的編號是“000001”。通過高考,眭平考入原南京師範學院化學係,畢業後在江蘇省教育廳等多個崗位工作過。

高考000001號準考證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求學故事?江蘇省教育廳原二級巡視員,省督學、省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眭平和記者聊起了“那些年”高考生的大學夢。

從農場到考場

複習不足兩月,她倉促迎考

眭平回憶,自己接到高考報名的通知,是在1978年的夏收夏種時節,“那會兒,我們班的全體同學都在南京湯山金絲崗的南京一中農場學農,學校通知了包括我在內的十幾位同學,要回校複習功課,準備參加高考。”

1978年的高考定於7月20日開考,眭平接到通知時,留給自己的高考複習時間隻有不到兩個月,選考什麼科目,怎麼複習,都來不及多想。“1977年高考剛剛恢複時,還是分省命題,直到1978年才開始全國統一命題。”眭平告訴記者,自己的高考選科是學校定下的,“我那時候寫了好幾篇作文,如《如何查字典》《我的理想》等,在南京市的中學生作文大賽上拿過獎,學校因此指定我在高考中報考文科。”

同樣讓眭平糾結的,還有沒學過的科目曆史和地理。“父親的大學同窗好友當時在南師大任教務處長,聽說了我在複習準備參加高考,送來了兩本油印的史地複習資料。就憑著這少得可憐的資料,我在極短的時間內倉促上陣了。”

眭平還能記得當時的考分——326。“當時積壓了大批‘老三屆學生’(由於曆史原因,連續幾屆麵臨學業中斷、就業挑戰及人生道路重新規劃的初、高中學生群體),因此錄取政策是優先保證老三屆學生錄取。”眭平記得,當年錄取起選線是288分,但在校生提前參加高考的錄取起選線要高100分,即388分以上方可錄取。“那時,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尚未完全恢複正常,普遍不開設曆史和地理,以學習工業基礎知識和農業基礎知識代替物理和化學。我考了326分沒能錄上,那就權當一次練練兵吧。”

圖片

 

圖片

 

 眭平的000001號準考證正反麵

這一次的高考,留給眭平的不止是練兵。因為南京一中在南京原白下區排序第一,眭平又是一中1978年參加高考的在校文科生排序第一,她也因此獲得了一張編號特殊的準考證——(白在文)000001。

從文科轉理科

第二次高考,她如願圓夢

1978年高考結束後,眭平選擇再戰。1979年,南京一中以一次語文和數理化摸底考試成績為依據,在全市率先開設文理班、快慢班分班教學。“當時社會上很流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也受到影響,由文轉理,更換賽道,帶著不錯的總分排入理科快班,複習一年,再一次衝刺高考。”

眭平回憶,在理科快班學習的一整年,南京一中精心安排了最強教師陣容:所有任課老師不是特級教師、就是教研組長,“老幹部校長解平先生經常到班裏轉轉看看了解情況。一年之後,全班48位同學25人考上大學,這個錄取比例在當時相當高了。”

和如今的考生們一樣,眭平在自己的高考誌願填報中,同樣有過糾結。“那會兒我特別喜歡高中化學老師任映軒,她的儀表儀態、業務學識、精彩板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不由自主喜歡上了化學。高考填誌願,我的誌願計劃是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現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化工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三所學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全都準備填化學係。”

女兒的糾結,父親“一錘定音”。“父親和我說,還是去南師吧,這是原金陵女子大學舊址,女孩子會更適合、更喜歡!”於是1979年9月,眭平和60位同學一起,來到隨園200號南師化學係,在這所充滿“厚生”氛圍、被譽為“東方最美麗的校園”裏,開始了最難忘的四年大學生活。

大學畢業後,眭平進入江蘇教育係統工作。從“同學”變成“老師”,她對高考誌願選擇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我個人認為,本科階段更多的是學習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更多的是通識教育,選擇本科專業時不必過於糾結。如果對某一學科專業領域感興趣,還是要進行研究生階段的深入學習和研究。”

圖片

從“一個人的準考證”到“一代人的高考記憶”

見證高等教育發展,她這樣看待高考的意義

每到高考前夕,眭平總會拿出珍藏了四十多年的準考證,回憶在南京一中和南師大這兩所學校的求學時光,“老師的可敬可親,同窗同學的青春年華,都讓我非常難忘。南京一中和南師大這兩所百年名校,為我從事40多年教育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眭平說。

2021年底,眭平榮休,來到了江蘇省教育基金會,成為了一名誌願者。2022年,她選擇將自己的高考準考證捐給江蘇省教育考試院。“我接觸到教育慈善事業和捐贈工作,體會到捐贈文化就是一種感恩文化,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由此啟發我在2022年高考前夕,將珍藏了40多年的高考準考證捐贈給了江蘇省教育考試院,以此感謝幾代‘江蘇招考人’為確保江蘇平安高考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心血汗水。”

圖片

 眭平近照

在江蘇省教育考試院,記者見到了眭平的000001號準考證實物。稍稍有些泛黃的準考證,濃縮了一代人的高考記憶。“知識改變命運、奮鬥成就人生。”眭平感慨,剛剛恢複高考時,全國招生的高校數和專業數都很少,每年的全國招生計劃還不到30萬,考生沒有多少選擇餘地。但在2024年,全國有1562所高校在江蘇招生計劃46.7萬人, 全省47.7萬人報名參加高考。“今天的考生是非常幸福的,和40多年前相比,不僅招生數、高校數和專業數今非昔比,而且招生類型還有職教高考,還可以選擇到國外上大學。人才成長立交橋,條條大路通羅馬。”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眭平親曆了40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變化:“我國用40多年的時間,從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快速實現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普及化。”眭平說,成功標準不唯一,心中有夢終成才。“考生遵從內心愛好,家長尊重孩子選擇,世上不存在最好的教育,適合學生的、可以自由選擇的教育,就是我心中理想的教育,也是我最想對考生和家長說的。”

實習生   梁羅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編輯 王育昕

校對 李海慧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