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瞰”江蘇75載︱鹽城:追“風”逐“綠”,勇當“碳路”先鋒
2024-10-22 19:17

 編者按:數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深刻折射出時代的脈動與未來的趨勢。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新江蘇傳媒聯合江蘇省統計局推出特別報道“數‘瞰’江蘇75載”,以一個個具體而微的數據,勾勒江蘇75載發展之變。

圖片

鹽城是中國海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之城,也是一座仍在不斷向海生長的活力之城。

2023年,鹽城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403.87億元;搶抓綠色機遇,新能源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林木覆蓋率提升至25.2%……追“風”逐“綠”,鹽城正奮力書寫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圖片

“7403.87億元”

1949年,鹽城地區生產總值僅為2.83億元。改革開放以來,鹽城經濟加速發展,1990年突破百億元,2005年突破千億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鹽城經濟更是突飛猛進,連續跨過五個千億元關口,2023年達到7403.87億元,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10.4%。

回看鹽城經濟發展的脈絡,鹽城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孫立認為,鹽城的發展具備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經濟結構明顯優化和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的特征。“全市GDP從1949年的2.83億元躍升至2023年的7403.87億元,增長了2615倍,反映了75年來鹽城經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發展曆程。”他還特別提到,75年來,鹽城市區麵積從1983年建市之初的1714平方公裏擴展到2023年的5601平方公裏,增長了2.3倍。人口增長至239.7萬,為1983年的1.96倍,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發展生機。

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的同時,鹽城居民收入也顯著提高,民生福祉日新月異。

從居民收入來看,1978年,鹽城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僅46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隻有24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隻有141元。2023年鹽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526元,是1978年的197倍,年均增長12.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744元,是1978年的211倍,年均增長12.6%。

再看人民生活。1978年,鹽城市區城市居民的恩格爾係數為54.9%,還處在勉強溫飽階段,2023年鹽城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0.3%,已經跨進相對富裕(30%-40%)範圍。城鎮、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麵積分別由改革開放初期的不足6平方米、不足9平方米,擴大到2023年末的46.5平方米、54.5平方米。

圖片

“1500億元”

前不久,一則好消息傳來——我國規模最大LNG儲備基地在鹽城全麵建成。作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碳達峰試點城市,鹽城正深入落實國家碳達峰試點(鹽城)實施方案,促進海洋、濕地、森林碳彙價值實現,積極做好綠色生態和低碳經濟兩篇大文章。

鹽城在低碳經濟上的突破,從新能源產業布局上就可見一斑。

近年來,鹽城搶抓新能源發展機遇,現已形成“研發設計、裝備製造、資源開發、運維服務”的風光電全產業鏈,新能源產業集群入選首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示範集群。

2023年,鹽城的新能源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動力和儲能電池、晶矽光伏、不鏽鋼等重點產業鏈產能居全國前三。鹽城是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海上風電規模接近全省一半、全國五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風電第一城”。鹽城現正持續以“風光火氣氫”一體化布局,打造長三角規模最大的綜合能源基地。2023年鹽城新能源發電量279.2億幹瓦時,占全省的26.7%,占鹽城全社會用電量近六成。

在孫立看來,鹽城擁有的良好資源稟賦是其能夠打好“新能源牌”的關鍵。“鹽城擁有582公裏海岸線,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發電量利用小時數1200小時左右,風電可開發總量占江蘇省風電可開發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是江蘇乃至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

在此基礎上,鹽城先後引進金風科技、遠景能源、上海電氣等風電整機企業,以及中車電機、中車時代新材料等配套裝備製造企業,打造了“研發設計—裝備製造—資源開發—運維服務”的全產鏈風電產業格局,成為全球海上風電裝備綜合產能最大的基地之一。

在孫立看來,未來,鹽城需聚焦綠色低碳轉型,探索以建設零碳產業園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產業綠色化為抓手,推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綠色項目優先落戶,全麵推動產業向綠色化、高端化發展,在新賽道上塑造更多綠色優勢。

圖片

“25.2%”

鹽城是江蘇省國土空間規模最大、海岸線最長、濕地保有量最多的設區市。生態稟賦得天獨厚,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和國際濕地城市兩塊國際“金字招牌”,鹽城素有“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故鄉”的美譽。2019年7月,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國首個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2022年6月,鹽城成功入選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是7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城市之一。2023年鹽城成功舉辦全球濱海論壇會議,達成了“鹽城共識”,為全球濱海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鹽城智慧”。

2024年是黃海濕地成功申遺5周年。鹽城綠色轉型步伐加快,2023年鹽城林木覆蓋率由1983年的6.6%提升至25.2%,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從2013年68.8%提升至83.4%,PM2.5年均濃度從2013年的6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7.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32,連續八年列全省第一,在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的月度排名中多次保持全國前列。

鹽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以更綠色、更環保的新風尚推動經濟社會全麵綠色轉型發展。

“鹽城在全國率先將‘NbS’(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寫入黨代會報告;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培育生態文化,激發全社會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高質量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以綠色為引領從重點整治向係統治理轉變。”孫立說,下一步,建議鹽城持續擦亮“世界自然遺產”和“國際濕地城市”兩張國際名片,在強化頂層設計中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許海燕 燕鈺 周永金 王天宇

編輯: 周永金

來源: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