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質生產力重振“布碼頭”風采。近日,無錫市產業創新研究院邀請院士學者、行業專家、企業高管、新型研發機構代表等相聚紡織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院士論壇,共同探討紡織產業的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會上發布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以澤團隊的高端紡織技術與裝備研究所建設方案,將為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創新動力,助力傳統產業“織”出新質生產力之花。
科技創新
傳統紡企從“織造”走向“智造”
1895年,業勤紗廠在無錫誕生,掀開了百年工商名城的扉頁。一躍百年,高端紡織服裝成為無錫市“465”現代產業集群中“6個優勢產業”之一。作為整個製造業的基石,科技創新對於紡織產業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要在新時代實現新突圍,依托科技創新推動“智改數轉網聯”至關重要。
在近日舉行的紡織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院士論壇上,院士專家、企業高管濟濟一堂。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汪華林,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教授梅順齊等專家學者就綠色低碳設計創新、高性能紡織新材料等主題作了報告,啟發業界思考。無錫一棉等企業也在論壇上分享了對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等方麵的觀察與實踐。
從規模上看,無錫一棉不算太大,卻是全球高檔紡織品領域的單打冠軍,擁有目前全球量產最細的300支棉紗線技術。300支棉紗意味著什麼?就是1克棉花可以拉成500米長的紗線。直徑不到0.1毫米,比頭發絲還細,硬是把棉做出了絲綢的質感。“300支棉紗的量產,就是依托‘智改數轉網聯’實現新質生產力提升的結果。”無錫一棉紡織集團董事長蔡贇介紹,過去生產中一旦出現斷線,隻能依賴人工按照線路一個個排查。現在每一個紗錠上都有一個傳感器,車間內數十萬個傳感器構建起智能化生產線網絡,生產狀態、產品質量等信息都能及時反映在智能大屏上。通過智能化改造,車間勞動強度降低了30%,生產效率提高了20%以上。
一根棉紗折射傳統產業的科技煥新之路,引發了與會者們的共鳴。在江蘇格羅瑞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葛陳鵬看來,紡織產業是傳統產業、民生產業,卻絕不是落後產業。格羅瑞正是一家助力紡織企業從“織造”走向“智造”的科技企業。2019年,格羅瑞在國內首創研發“紡織工業生產管理工業互聯網平台”,聚焦於物聯網紡紗的大數據雲平台,對生產過程中的人員、機器、物料投放、生產技術、環境五個方麵進行係統管理改造,為紡紗企業建立起根據實時數據進行智能診斷的成熟體係。“高端紡織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已經走在了大量工業門類的前麵,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也從‘跟跑’全麵進入‘並跑、領跑’階段。”葛陳鵬說。
院士領銜
高端紡織產業創新平台即將落地
讓更多像無錫一棉這樣的傳統紡織企業走上“智造”之路,讓更多像格羅瑞這樣的科技企業更好賦能紡織產業“智改數轉網聯”,一場加速無錫紡織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培育高端紡織領域新質生產力的轉型升級之旅揭開帷幕。
“傳統產業是無錫產業發展的‘基本盤’,要運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新技術,進一步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優勢,深入實施傳統產業煥新工程,推進產業升級。”無錫市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胡義東認為,在新質生產力賦能各行各業的當下,作為紡織業大市的無錫,尚缺少一個紡織產業的高能級創新平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今年以來,無錫市產研院產業發展部走訪調研該市紡織產業,積極對接國內外創新資源,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孫以澤領銜的團隊,與無錫市產研院、梁溪科技城聯合組建高端紡織技術與裝備研究所(新材料成型技術與裝備研發中心)。
研究所的建設方案發布,正是論壇的“重頭戲”。孫以澤院士介紹,研究所將設立技術與裝備開發平台、智能製造服務平台和產業孵化平台,成立紡織關鍵共性技術、紡織裝備關鍵專件以及高端紡織裝備研發中心。重點攻關方向為紡織裝備、纖維新材料、先進紡織製品、綠色製造、智能製造等關鍵共性技術,提升無錫在高端紡織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研究所將突破高精度、高效率、高適應性的紡織裝備關鍵專件,提升紡織裝備技術水平,增強紡織裝備產業在國內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此外,研究所還將針對戰略新材料領域的自動化瓶頸,拓展高端紡織裝備技術應用,推動高端紡織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紡織工業從“衣被天下”發展到“萬物可織”的當下,孫以澤院士正是特種編織技術和裝備領域的學科帶頭人。2018年,孫以澤團隊突破特種編織物自動化成型技術,由特種編織物製作的應急救生纜、深海通訊纜,成功應用於“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可用於5000米級和7000米級及以上深潛實驗的安全防護和深海通訊。特種編織物自動化成型技術助力科考船成功完成西太平洋綜合考察,破解了深海觀測數據實時傳輸的世界難題,該項成果斬獲當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攀高煥新
以新質生產力重塑傳統產業未來
一個高能級創新平台,就是一扇開啟產業未來的大門。吸引培養高端人才、賦能傳統紡織企業轉型升級之餘,研究所的建立還將促進高端紡織服裝、特色新材料、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高端紡織產業的未來前景讓眾多前來參會的業內人士充滿期待。
“紡織行業已經從傳統外貿訂單型生產進入‘小快靈’柔性生產時代。”中恒大耀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建軍觀察到,近年來,隨著成本競爭加劇,無錫紡織產業出現了部分生產環節轉移到外地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注重研發能力的提升,開發科技含量高、技術難度大的新品。”朱建軍希望即將落地的高端紡織技術與裝備研究所能與企業緊密合作,結合企業對市場的“第一手”認識以及高校技術團隊的研發能力,開發出更多適應市場的新樣品,同時從技術端助力企業做好價格成本控製。
產業創新平台的人才“引力”同樣受到企業界關注。無錫金通高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錢琦淵告訴記者,多年來,公司的高端人才引進大多依托於企業與東華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合作,希望研究所能夠集聚更多專業人才資源,為本地企業注入持續發展的人才動力。目前,金通高纖正在開發一款高分子新材料,之前使用日本進口原材料,價格偏貴且貨源供給難以保障,國內廠家的貨源質量不穩定,給研發生產增加了難度。“希望研究所未來能攻克更多新材料技術難題,為紡織領域企業的原材料來源提供保障。”錢琦淵說。
以新質生產力重塑傳統產業未來,這已不是無錫市產研院的首次嚐試。今年9月,由無錫市產研院聯合省產研院引進的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智慧農業機器人研究所項目落地無錫,即將在無錫高新區成立智慧農業機器人研究所,對標世界一流智慧農業機器人研究所,培育打造全球智能農業機器人獨角獸企業。
據悉,研究所由清華大學、劍橋大學博士,全英智能農業機器人領軍人物吳昊團隊共同籌建,該團隊以高附加值水果產業的農業機器人應用為突破口,已在國外市場積累了大量產學研合作經驗和客戶資源,具備領先的研發優勢和產業化基礎。隨著該研究所落地,“無錫造”智能機器人將引領農業邁向更高效、更環保、更智慧化的未來。(朱冬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