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新文化“興”青年 | 95後文博女孩:我在新疆找文物
2024-11-21 19:42

 “翻鐵絲網、鑽玉米地、被飛蟻攻擊、踩進土撥鼠挖的坑裏、被各種毒草紮、坐著皮卡翻越小溪和草原……都是我們調查文物的日常。”泰州姑娘繆紫薇是南京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研二學生,不久前,她跟隨學校團隊一起前往新疆,在當地參加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

圖片

9人小組、30多天,他們探訪了6700多處文物點,“加上後續整理,大概有兩個月,我第一次在西北待那麼長時間。”繆紫薇說,一開始難免有點手忙腳亂,後來逐漸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和工作節奏,“看到文物的那一刻,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從“文藝女孩”到“文博女孩”

在進入文博專業之前,繆紫薇本科在東南大學學藝術,畢業後還和朋友一起創業,開過社區書店。閑暇時,她經常逛博物館,看曆史類紀錄片,逐漸對文物、博物館、考古產生了興趣。“每次看到文物都有一種很神奇的感覺,它們證明我們現在生活的華夏大地上,幾千年前就已經存在人類文明了,然後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

圖片 繆紫薇

也是在創業過程中,繆紫薇注意到,不少人對考古依然存在著誤解。“在我看來,考古是把曆史呈現在大眾麵前的過程。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一份力量,能讓更多人了解我們自己的曆史和文化。”為此,在開書店的時候,繆紫薇就經常舉辦麵向小朋友的文化活動,帶孩子們讀書、逛博物館、做科普講座……活動越做越多,她也越來越感受到自己內心對曆史、傳統文化的喜愛。仔細考慮之後,繆紫薇選擇繼續深造,成為南京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的一名研究生,從“文藝女孩”成為一個“文博女孩”。

圖片 舉辦文化活動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繆紫薇在博物館做過觀眾調查、整理過考古出土的文物、在野外進行文物普查……她對文博領域依然充滿著熱愛,也有了更多理解:“整理文物有點像開盲盒,幾十個看似一模一樣的陶罐裏,可能會發現其中一個留有製作者的指紋。文物把遙遠的曆史拉到了我們身邊。”

“天山下”和前人對話

一年學習生活中,最讓繆紫薇記憶深刻的是在新疆參加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我們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探訪了新疆新源的6700多處文物點,其中有墓葬、城址和岩畫。”繆紫薇說。

圖片 在新疆進行文物普查工作

時光流逝,曾經連綿一片的城址、墓葬區,如今已經長滿了牧草,被牧民們用鐵絲網劃分成屬於各家的一塊塊草場。在調查文物的過程中,隊員們經常要頂著中午三十多攝氏度的高溫,翻過三四道鐵絲網跋涉幾公裏,和各家牧場裏的牛群、羊群近距離接觸,還會被各種奇奇怪怪的蟲子追著咬。

圖片 在新疆進行文物普查工作

“記得最清楚的是去塔特然岩畫那天,車隻能開到山下,我們接著徒步上山。”繆紫薇說,所謂的“山路”其實就是牛羊上山吃草走出的小徑,有的地方窄到隻能放下一隻腳,腳下就是懸崖,非常驚險。“爬到山頂找到岩畫的那一刻,我覺得仿佛是穿越時間在和前人對話,之前爬山的那些苦都不算什麼了。”

圖片 在遼寧省博物館進行實踐活動

在新疆,繆紫薇和夥伴們用腳步丈量新源的一寸寸土地,尋找每一處文物點並實地考察周圍情況,領略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感受古代文明的波瀾壯闊……“曆史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文物、曆史的厚重感,能讓人平靜下來。”繆紫薇說,參與文物普查的經曆,更加深了她對探索曆史的熱愛。“以後我還是希望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館的大領域中,追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起源和脈絡。”

圖片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張文穎/文 錢念秋/攝 李丹/設計 部分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編輯:任紅娟校對:李凱波 許元華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