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蘇客戶端訊 早上8點多,距離南京雨花台區賽虹橋街道長虹路社區一家親驛站“開門迎客”不久,居民們就湧了進來:城市會客廳裏,老年居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打撲克;小廣場上,大家正跟著社區誌願者練習八段錦;家庭醫生工作室中,幾位阿姨排隊使用健康管理一體機,監測身高、體重、血壓等數據;書法空間裏,社區的書法愛好者們揮毫潑墨、興趣盎然;縫紉室裏,誌願者大姐根據居民需求,正細心縫補衣物......與此同時,驛站大廳的大屏幕上,“及時雨”數字社區平台實時滾動播放著長虹路社區轄區內的監控和數據,監測到險情及時推送給物業和網格員,時刻保障居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每天清晨,長虹路社區都如此熱鬧,這樣的幸福畫麵已成為社區一景。
長虹路社區轄區總麵積0.96平方公裏,戶籍居民11587人,常住居民16659人,有居民小區31個,另有3個城中村。“以前,我們都是挨家挨戶去走訪,下雨天也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有一家親驛站,大家夥兒有事沒事都喜歡往這裏跑,聊天、議事、看診、參加活動什麼都有,我們還有兩個社區服務微信群,現在工作做起來很方便。”社區黨支部書記葉姐——葉翠玲介紹。
葉姐今年56歲,2016年退崗在家的她閑不住,又幹起了社區黨支部書記的工作。多年來,她成立了葉姐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樞紐型社會組織的作用與功能,引領各社會組織和誌願者廣泛開展銀齡互助、環境整治、文體培訓等服務活動。聊起社區誌願者工作,葉姐一臉驕傲:“我們社區藏龍臥虎,有很多能人,就是指有專長的人,大家很熱心,有本事不藏著掖著,都拿出來幫助鄰裏,參與到鄰裏互助的工作中去。”
除了“人”的貢獻,葉姐還提及了一個“新夥伴”——“及時雨”數字社區平台。“以前,都是事件發生了,我們後知後覺趕去現場,現在不一樣了,有了‘及時雨’數字社區平台,管理方便多了,比如哪裏著火了,平台能看到現場的具體情況,係統自動報警,可能人還沒趕到現場,事故都處理完了。”回憶起這些年工作方式的變化,葉姐感慨良多。
“及時雨”數字社區平台通過構建社區數字底座,一屏實現社區全覽。它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對社區內小區、網格、企業、房屋、設備以及“幸福三圈”等場景進行3D建模,在精準實現四標四實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社區精網微格、重點人員進行明確標識,建立社區相關信息資源庫,在“及時雨”數字社區平台大屏進行直觀顯示。目前,該數字平台底座信息來源於包括公安雪亮工程、民政數字E家社區、“及時雨”民聲直達平台在內的多平台、條口基礎信息,以及通過社區物業、小區內外周邊、重點區域的視頻監控抓取的AI智能感知信息。既可將整個社區置於眼前,也可實現社區基本信息的快速彙總、梳理、分類、整合。該平台的運行,為社區現有22名工作人員以及16個全要素綜合化網格提供“大數據”支持,極大提升社區工作效率,實現社區精準化服務。
談及這些新興技術在基層治理中的應用時,雨花台區賽虹橋街道長虹路社區黨委書記劉燕說:“以前是網格化,現在是信息化,將來還有更多的智能化,這些智能設備給網格員插上了服務的翅膀。社區突發信息通過智能化係統捕捉到,會直接推送給網格員,幫助我們更快接受信息,從而更有效地處理問題。在技術的加持下,我們作為社區工作人員,還要努力做到‘慢’,即更有耐心、更精準、更細致,例如是否服務到為老、為小、為困的特殊人群身上來。數字治理是我們基層治理的一種方式,也是未來的趨勢,對於網格員來講,既不可或缺,更需不斷探索,如何將數治與‘鐵腳板’聯係得更緊密、更默契。”
記者/王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