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
揚子晚報網11月27日訊(記者 萬淩雲 文/攝)秋風勁,踩大菜。在鎮江丹徒、句容、丹陽等地,民間又開始上演一年一度的“重頭戲”——踩大菜(也成醃大菜)。可別小看了“踩大菜”,這不僅是體力活,還是技術活。此外,在當地還流傳著“踩大菜,家中炒瓜子”的習俗。那麼,何以一到“踩大菜”,家中就要炒瓜子呢?
11月23日,正是雙休。在揚州工地作業的八斤,就早早趕回了丹徒區寶堰鎮上橋村的家中。年過五旬的他,幾天前就跟年近八旬的老母親孫素英約好了:這個雙休日,回家幫著把大菜踩了。
因為這個約定,孫素英三天前就將自家菜地上高高肥肥的大菜割下來,開始在太陽下晾曬。兩天日頭一曬,加上秋風一吹,脫了水的大菜就都蔫蔫的了。這個時候的大菜,就很是適宜踩醃了。
現場
踩大菜的上午,孫素英在家旁的水塘裏,將大菜逐根清洗幹淨。隨後,又用家中的自來水再清洗一遍。這樣,她又將洗淨的大菜,用長板凳或者台子摞著堆碼好晾水。午飯後,踩大菜就開始了。
人高馬大的八斤,渾身都是勁。他首先換上拖鞋,然後將雙腳反複清洗幹淨。此後,將晾幹的大菜捧起一摞鋪進缸底,撒上一層大籽鹽,然後赤腳跨進缸裏,開始有規律地在大菜上跳動,邊跳邊踩,踩著特定的節奏,絲毫不亂。為了確保在菜缸的跳動踩踏不至於跌倒,孫素英特地找了根木棍或者扁擔,讓八斤扶著木棍或扁擔,然後再開始有規律地跳動。
踩大菜
隨著八斤的跳動,旁邊的孫素英或者鄰居,就開始有規律地抓起一旁袋中的大籽鹽,均勻地撒進菜缸中的大菜上。一邊撒,八斤一邊踩。踩大菜的鹽,必須是大籽鹽,鹽粒慢慢融化,這樣鹹味才能滲透進大菜裏。
數十下後,缸中的鹽鹵就滲出來了。隨著鹽鹵滲出,孫素英就再抱起一把大菜平鋪進菜缸中,然後撒鹽......如此反複,一堆大菜就逐漸轉移進入了菜缸裏,直至大菜殆盡。
至此,整個踩大菜就到尾聲了。隨著踩大菜圓滿收官,菜缸中的大菜就浸泡在鹽鹵中了。也唯有如此,踩大菜成功“轉型”醃大菜,就算大功告成。其後,有著多年踩大菜、醃大菜經驗的孫素英,還會找來三根竹條撐住鹵中大菜,並用幾塊清洗幹淨的石塊,壓在竹條上,防止踩醃不透的大菜在缸中“發青”(複活)。
大功告成
最後,孫素英再蓋上一個蓋子。十天半個月後,就有清脆爽口、滿嘴生香的“醃菜”吃了。
年過九旬的上橋村村民陳榮昌告訴記者,如今醃菜也就是醃點吃吃,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外麵雪花飄飄,新鮮蔬菜基本絕跡的情況,醃菜就成了當時農村人的“度命菜”。整個冬天“醃菜”都是主打,不僅光炒、還要燒湯燒肉,那個美味,令人想了都咽口水......所以,那個時候在上橋村及周邊農家,踩大菜或者醃大菜,絕不是這小小的一口菜缸,當年幾乎家家都有能盛幾擔水的大水缸,一下醃了滿滿一大缸數百斤的大菜,一直可以吃到來年開春!
村中人告訴記者,記憶猶新的是,當年因為要醃製的大菜太多,“踩大菜”通常要挑燈夜戰,吃飽了晚飯的家中壯年男子,一直要踩到深夜時分......並且,由於消耗過大,大菜踩結束了,家中還會給他們準備“夜宵”。隆重講究的人家,結束後還會喝上一杯!
事實上,今天看來,光著雙腳踩大菜有點不衛生,但孫素英說,老祖宗就這麼幾千年遺留下來,還不能穿著膠鞋來踩(當年也沒有膠鞋),擔心有異味。再者,他們兒時每當家中要踩大菜時,家中大人就都會炒了瓜子給孩子們吃。踩大菜何以要炒瓜子?孫素英說,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踩大菜時不能說話,尤其千萬不能說“放的鹽多了”“大菜踩爛了”等不吉利的話語。而且,最好不要說話,否則醃出來的大菜,有酸苦等雜味,就不好吃了。
故此,為了防止孩子們多說話、亂說話,每每家中踩大菜時,大人就炒了瓜子給孩子吃,塞住他們的小嘴,避免孩子亂說壞了“踩大菜”這件“年度大事”。
而這一民間說法,至今誰也沒有去較真考就過。孫素英說,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下來。如今,這份習俗不僅成為當地“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更為“踩大菜”增添了幾許神秘,也使得“醃菜”更加地美味起來。
校對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