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全麵通水十周年丨滴滴南水背後的“大國重器”
2024-12-10 20:25

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實現全麵通水十周年。十年間,汩汩南水,奔騰北上。那麼南水是如何跨越千裏,抵達廣袤的華北平原?一起來打卡南水北調沿途的“大國重器”。

點擊觀看視頻

 
 
 

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通過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壩頂提高至176.6米,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增加丹江口水庫庫容116億立方米,相當於820個西湖容量。

圖片

總台央視記者 張琪:我現在在丹江口水庫,這裏,就是這一滴水旅程的起點。

圖片

丹江口水庫相當於一個大水盆,陶岔渠首樞紐則是水盆旁邊的一個水龍頭,它的放水量最多可以達到每分鍾25200立方米。這滴水從這裏出發,一路向北,飛奔到河南平頂山,在這裏遇到了沙河、將相河、大郎河的阻撓,需要架設一段全長9.05千米的沙河渡槽,才能順利通過這道關卡。其中U型渡槽最大高度9.6米,單槽重達1200噸。當初,工程師們將水利渡槽通過已架設好的渡槽槽頂運輸過來,就這樣一段接一段地築造出沙河渡槽,它也是世界上首座 “槽上運槽”的渡槽。

圖片

這滴水繼續向北奔騰,在河南鄭州又被黃河攔住了去路。要穿越黃河,就要在黃河北岸建造內徑16.4米、井深50.5米的巨大圓筒形豎井。將盾構機放入這個相當於15層高樓的豎井裏,向南岸一次性平挖3450米,調整姿態後,抬頭向上掘進800米,一共前進挖掘4250米,打造出一條隧洞。這滴水就是通過這樣的兩條隧洞,跨越黃河天塹,繼續北上。從陶岔渠首樞紐曆經1432公裏的路途,它沿著蜿蜒的水路,穿越崎嶇的地勢,最終抵達北京和天津。來到北京後,通過五棵鬆地鐵隧道下方3.67米的隧洞,沿著深埋地下的管道,穿梭於城市的每個角落。

(總台央視記者 王琰 梁麗娟 張琪 張昊)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