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點不到,一輛醫院的車輛開到揚州市邗江區蔣王街道四聯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口。16名身穿白大褂的醫生,將診療器具放置在一樓臨時拚湊起來的診療台上,將一台心電圖機搬到一旁的辦公室。
“不要急、不要慌,大家都能排到,依次進來。”隨著四聯村黨總支書記湯銘的提醒,四聯村2025年的第一場義診啟幕。
現場
在外打工子女陪老人看病
“劉大媽,我們又見麵了,最近有沒有按時吃藥啊?”75歲的村民劉春琴剛剛坐下,揚州大學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陶玉堅立馬與她寒暄起來。
2023年開始,四聯村黨總支與揚大附院門診黨總支形成結對共建,打造“‘四診’模式”,邀請三甲醫院的醫師下沉村裏,針對老年人的不同情況,給出指導性建議,叮囑日常注意事項,講解健康知識,幫助老年人充分了解自身健康狀況。自此,患有“三高”的劉春琴與陶玉堅成了熟人。
“一直按照你的要求,按時按點吃藥,現在頭基本上不昏了。”劉春琴指了一下站在身旁的中年男子說,“這次本來是不打算來的,我家兒子從外地打工回來,聽說您這次過來,想當麵問一下我的病情。”
“陶醫生,我們夫妻平時在外打工,我曉得我媽血壓一直很高,在外麵就擔心她的身體。”劉春琴的兒子錢永海說,以前,他會在網上給他母親掛號,有時候忙起來會忘了,多虧了你們定期來村裏。“有時候,我媽嫌麻煩,不願意去醫院。有一次,連續兩天沒吃降壓藥,又累著了,在家裏昏倒了,幸虧有人發現了。”
錢永海對湯銘說道:“村裏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解決了我們這些在外打工子女的後顧之憂。”
“你母親的情況不嚴重,隻要遵醫囑,按時吃藥,注意合理飲食,不會出現像以前那樣,在家突然昏倒。”陶玉堅說。
除了錢永海外,現場還有不少回鄉過年的中年人,一方麵陪家中老人來看病,一方麵了解一下老人的身體狀況。
探因
“‘四診’模式”已深入人心
定期邀請三甲醫院醫生來村裏開講座、辦義診,四聯村還與揚大附院門診黨總支聯合打造了“心連心”預約平台。老人需要預約掛號,可以把需要掛的科室發到微信群裏,不會用微信,可以打電話到村委會,或者自己到村委會告知村裏的工作人員。
“農村老人多,基本上都有一些基礎疾病,我們要築牢老人的治療網。”湯銘說,“心連心”預約平台負責人員還會根據老人需求,在專家號掛滿且不影響他人就醫的情況下,增加專家號。
受現場環境限製,每次義診,醫生們隻能帶來一台心電圖機,為有需要的村民做檢查。
“今年,我們推動四聯村與蔣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義診過程中,一些檢查可以在蔣王衛生服務中心完成。”蔣王街道黨工委書記黃震說。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是破解城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化解“看病難”的重要探索。經過兩年多的運維,“‘四診’模式”已深入人心,受到廣泛關注,日前,“2024全民健康典型案例宣傳展示活動”第二批入選案例發布,“‘四診’模式”成功入選。
“能拿到這個榮譽,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也說明屬於四聯村的‘醫靠’已初步煉成。”黃震說,“‘四診’模式”將進行深化和提升,在家門口讓老人的“醫靠”更牢靠。
記者 張旭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