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的西合休鄉,地處昆侖山腹地,最遠的村子距離葉城縣城370公裏。
為了孩子們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從2008年起,當地實行了在村裏上幼兒園、鄉裏念小學、去縣城讀中學的教學方式。因此,西合休鄉9個村的中學生都需要去縣城上中學。
也是從那一年開始,一場護學接力在縣、鄉、村三級力量共同努力下成型。穿行在昆侖山上,一年4次、寒暑往返的護學車隊一護就是17年。
4個月的寄宿學習馬上結束,期末考試結束後,孩子們便將踏上返鄉回家路。葉城十五中是一所寄宿製學校,初中3個年級,2500多名學生,有442名來自昆侖山深處的西合休鄉。

葉城縣政府副縣長 李亞敏:西合休鄉大家都知道,是我們葉城縣最遠的一個山區鄉鎮。
葉城縣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副主任 孫錦:暈車的藥、高原反應的藥,都讓他們帶上了。

和期末考試同時進行的還有這場協調會。縣委縣政府組織了教育、公安、交通、衛健、氣象等13個部門,一起細化護學路的全部流程。

孩子們的回家路最遠的村子要走300多公裏,先從縣城出發,大巴車護送孩子們先到180公裏外的西合休鄉交彙點,然後再由各村的小車隊分頭護送。

早上九點的新疆葉城還是一片漆黑,13輛大巴車深夜就位,孩子們也起得格外早。

天還沒亮,327名西合休鄉的孩子們踏上了回家路。第一段路,要翻越一個3100多米海拔的達阪,拐60多道彎。在這裏,能看見揪心的一幕:多年前,這裏發生過一起翻車事故,因為地勢太險無法處理,車輛殘骸一直留在現場。

葉城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大隊長 王小琳:現在上麵是防護牆,當時是沒有的,包括這個護欄也是沒有的。

護學車隊前有交警引導車,後有交通、救護車,為了孩子們的安全,交警還安排了臨時封路,大貨車等其他車輛在孩子們的大巴車隊通過之後才會放行。第一個達阪、60多道彎,用了1個多小時。

3個小時後,車隊抵達了交彙點。西合休鄉九個村子的孩子因為分散居住,要分頭回家,孩子們下了大巴車會坐上鄉裏組織的小車車隊,接續回家。

九個村子的小車總共80輛,路最遠的村民提前一晚就已經全部趕到。而這些村民都是在鄉裏的號召下,往返300多公裏,搭伴兒免費接送村裏的娃娃們。

八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艾克拜爾·色依提:走了四個小時的路,我們不提前一天來的話,明天早晨我們來不及。
八年級的米熱古麗和姐姐住在西合休鄉最遠的村子——八村庫蘭阿古村。接力護學小車車隊,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名單,交接各村孩子。

從交彙點繼續出發,距離最遠的八村庫蘭阿古村還有185公裏,要穿越2個“冰達阪”,160多道彎。

“冰達阪”就是雪山山峰的最高處。遠看是美景,走近是險峰,也是這段護學路上最危險的地方。

這一路除了克服高寒缺氧的問題,還時刻麵臨著大霧、降雪等極端天氣和隱藏的風險。

總台記者 王春瀟:1米多厚的雪,海拔是4千米左右,體感溫度也很低。向第二個冰達阪挺進的過程當中,在背著太陽的這一麵路明顯不好走了,雖然我們看到很多路上,昨天提前有老鄉撒過土,但還是會遇到車輛打滑上不去的情況。因為我們第二段接力的車,很多都是老鄉家裏自己的車,車況不同,所以路麵行駛的情況也變得複雜起來。

一路上,車隊一直這樣走走停停。經曆11個小時的跋涉,晚上8點多,八村的孩子們終於到家了。

坐落在昆侖山坳裏的庫蘭阿古村,以前都是土坯房,2018年建成了規劃整齊的富民安居房。
除了安居工程,教育改革更讓這個村子、這個鄉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孩子們沒到縣城上學之前,整個西合休鄉沒有走出過1位大學生,集中到縣城上中學後,每年鄉裏都有學生考上大學,2024年西合休鄉有25名大學生,大學生升學率達到35%。

葉城縣西合休鄉鄉長 阿卜力米提·芒蘇爾色依提:知識改變命運,我們到村裏麵去,到農戶家裏麵去,強調的就一個事,為黨育才、為國育人,把教育事業做得更好。

葉城縣第十五中學學生 米熱古麗:好好學習,把我們的夢想實現。
記者手記:這趟走基層,我陪著葉城的孩子們翻越了海拔4100米的冰雪達阪,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當地人提到達阪,稱它為“連猴子都爬不上去的雪山”。那裏又遠、又冷、又險。但是那些自駕車的樸實的村民,卻拚勁力氣,給了孩子們一段溫暖的回家行程。我們去到的最遠的是新疆邊境山區八村,這裏隻有207戶村民,當我們看到那一排排規整的安居房的燈火時,心中升騰起更大的暖意。圍著爐火,當我看到那些爬山涉水上學的孩子,眼裏閃爍著對知識和未來的渴求,我便想,那些冰雪達阪,雖然是艱難險阻,但翻越過去,便成了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