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接到求助,希望幫助河南女子王嬌尋找江陰的家人。王嬌出生於1992年3月左右,一歲半的時候被養父母從江陰社會兒童福利院抱到河南商丘,當時會走路、會說話,隨身攜帶一件藍色小毛衣和一雙粉紅色小皮鞋。2024年10月14日,她找到了河南焦作的姑姑。王嬌滿心歡喜地以為可以結束尋親之旅時,沒想到姑姑也在尋找家人。原來她的姑姑李湘花出生於1965年,同年11月被養母從江陰抱到了河南焦作。王嬌說:“我以為我找到了家,誰知道我的姑姑也在尋親。”
如今的王嬌
尋親女子意外找到姑姑
卻依舊無法回家團聚
王嬌從小就知道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也得知自己是被父母從江陰抱來的。鄰居經常對她說:“你是抱來的,你不是我們這兒的人。”讀初中時,她問過媽媽:“人家都說我是抱來的,我是從哪兒要來的?”但媽媽隻說:“你以後好好上學,等以後有本事了,就可以找家了!”
2016年,在王嬌和丈夫結婚前,媽媽拿出了抱養王嬌時的衣物對她說:“媽媽給你保留了那麼多年,你現在要成家了,以後想找家就去找,希望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家。”婚後,王嬌在丈夫的支持下,正式開始了尋家之路。她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主要是好奇,我想知道自己的家到底在哪兒?”
2017年,王嬌到了無錫江陰尋找,參加了江陰尋親誌願者協會舉辦的尋親會。江陰尋親誌願者協會誌願者吳霞稱,當時協會誌願者找到了她被送養的介紹信。這封介紹信是由江陰市長涇鎮人民政府開出的,時間為1993年9月23日,上麵寫著由新聯村吳瑞珍送到江陰市社會福利院的字樣。吳霞說:“我們誌願者給她采集血樣,幫她發布尋親信息,然後到村裏走訪,但一直沒有找到。”
王嬌被送養的介紹信
2021年,王嬌做了基因檢測,不過依然沒有找到有效線索。2024年6月13日,王嬌開始在社交平台發視頻,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家。2024年10月14日,她打開基因檢測APP的時候,發現李湘花是自己的近親或直係親屬。她回憶說:“我當時可吃驚了,看到她的地址還是江陰的,我以為找到家了。”
王嬌立馬通過誌願者找到了李湘花的聯係方式,並和她視頻通話。兩人看到對方的臉龐,瞬間感覺到了久違的親切感。他們聊了情況後,在電話兩頭都哭了。王嬌說:“人家都說你是我的親人,但不知道你是我什麼親人,不知道是姑姑還是阿姨。”後來,經過權威鑒定,兩人是姑侄關係。
王嬌被送養時攜帶的小毛衣
但命運好像給王嬌開了一個玩笑,李湘花也在尋找自己的家。1965年10月底的晚上,河南焦作的三對夫婦來到江陰孤兒院,從這裏分別抱養了兩個男嬰和一個女嬰,那名女嬰就是李湘花。
姑侄兩人同時找家
希望早日找到親人
李湘花目前居住在河南焦作,已經退休。她現身高1.6米,皮膚白皙,雙眼皮大眼睛,AB型血。她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養母於2016年去世,養家就沒有了親人。尤其每到過年,她都思念親生父母。
養父母去世後,李湘花就開始找家。她的愛人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我們找家主要是為了了結她的心願,養父母對她很好,我們生活得也很好。我們找親戚,並不是想跟著沾光,而是為了知道我愛人的家是哪裏的,知道她的親生父母是誰。”
李湘花參加過江陰尋找誌願者在2017年舉辦了尋親會,還在誌願者的幫助下做了基因檢測。王嬌告訴記者:“我們有一個微信群,都在群裏麵。我當時在群裏愛說話,她對我有點印象,但不知道跟我有血緣關係。”
2024年10月19日上午,王嬌來到了李湘花的家中。兩人剛一見麵,李湘花的情緒就特別激動,抱著王嬌一直哭,她說:“在這個世界上,你是除了我兒子以外唯一的親人。”王嬌感覺這種親情很特殊,兩人都是尋親者,都能體會到尋親這條路特別艱難。她說:“姑姑也渴望這種親情,突然找到一個親人的時候,想把這份親情給撿拾起來。”
王嬌找到了姑姑李湘花
據吳霞介紹,至今已經有十幾戶家庭和王嬌做了DNA比對,但最終都排除了。吳霞說:“王嬌的家應該在江陰周莊周邊鄉鎮,我們接下來還會開展專項活動,幫她找家。”談到春節願望,王嬌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我肯定想找到親人,想找到和我有血緣關係的人。我和姑姑的命運一樣,雖然生活在河南不同的城市,但我們的家都是江陰,我們的心願就是找到親人。”
王嬌和姑姑李湘花一起找江陰的家人
如您掌握相關線索,歡迎與我們聯係:揚子晚報025-96096熱線電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閆春旭
視頻剪輯:張笑疾
校對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