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明水滿族鄉祝家溝村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實地察看去年洪澇災害後當地恢複重建情況,走進入冬前搬入新居的村民家中,了解重建房屋質量、日常生活保障等情況。新華社《學習進行時》推出文章,一起了解習近平總書記和遼寧的故事。
遼寧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是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麵振興的重要地區。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對遼寧高度重視、深情牽掛、親切關懷,黨的十八大以來,四次到遼寧考察、兩次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為遼寧振興發展把脈定向、擘畫未來,要求遼寧“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奮力開創遼寧振興發展新局麵”。
老百姓的“幸福夢”
“路平了,景美了,鄰裏更和諧了,我是眼瞅著咱們牡丹社區越來越好。”62歲的牡丹社區居民吳雲在這裏居住了30多年,“我每天在廣場散散步、跳跳舞,生活別提多幸福了。”
牡丹社區位於沈陽市皇姑區三台子街道,共有60餘棟住宅樓,均建於20世紀80年代,房齡老、設施老,曾是典型的老舊居民區。近年來,經過改造,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基層治理示範社區。
2022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期間來到這裏,“看看老小區有什麼新模樣”。
展板上,一幅幅照片直觀展現著這裏的舊貌換新顏。“路平了,燈亮了,各項設施完善了,休閑健身設施也建起來了,小區‘顏值’高了,大家夥兒的心裏也亮堂了。”相關負責人說。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肯定:“老舊小區改造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工作。基礎設施要齊全、安全,水、電、氣、暖等要改造好,讓大家住著夏天涼爽、冬天溫暖,要確保安全,決不能發生安全事故。”
在居民李水家,總書記同他一家人拉起家常。談起這些年小區大變樣,一家人有說不完的話:“過去是髒亂差,現在既安全又整潔,住在這裏,感到幸福、知足、高興。”
“隨著時代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斷發展,我們就是要不斷滿足大家的合理需求。”總書記回應道。
離開社區時,居民們熱情歡送總書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說,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奮鬥都是為人民謀幸福。
談起人們普遍關切的“一老一幼”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人們越來越長壽了。要抓好老齡事業、老齡產業,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積極開展養老服務。孩子們現在都是寶,要加強對下一代的養育、培養,確保身心健康。”
人民,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最深的牽掛。
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關心生活困難群眾,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同年,在沈陽,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下崗再就業職工家裏,關切詢問社區服務好不好、實施暖房工程後冬天溫度能提高幾度、家裏還有什麼困難;2018年,在撫順紡織廠退休女工家,他詢問搬遷花了多少錢、退休金和社保能不能按時領取、看病方便不方便、社區服務好不好;2022年,在遼寧考察時,總書記十分關心受災群眾的救援安置情況,他指出,要做好災後恢複重建規劃,幫助受災群眾盡早恢複正常生產生活……
“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始終在人民身邊。”習近平總書記說。
這就是創新驅動發展
2024年底,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全球首台空集裝箱堆碼機器人在新加坡交付。該機器人低碳環保又兼具高能效、快響應、低噪音等優勢,吊具特有的擺轉功能可實現高精度對箱。
2022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重點考察了企業自主創新情況。
裝配調試車間內,移動機器人自動行駛並主動避讓障礙物,紅色機械手臂在程序驅動下往複運動,柔性機器人扭動著“身軀”……習近平總書記不時停下腳步仔細察看。
企業生產車間內,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正在進行測試。習近平總書記向技術人員和企業職工詢問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等情況。
“‘卡脖子’的技術難題還多嗎?”總書記問。
“原來有一些,現在我們已基本解決了。”企業負責人說。
聽說新鬆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yabo80 生產領域,總書記十分高興:“過去我們要解決的是能不能造yabo80 的問題,接著又解決了能不能造好車的問題,現在我們正在解決能不能生產造好車的裝備問題。這就是創新驅動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說:“黨中央為什麼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因為隻有走這條道路,才能不斷提升我國產業水平和實力,從經濟大國、製造大國向經濟強國、製造強國轉變。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
近年來,遼寧省聚焦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強化頂層設計,深化融合應用,加快技術創新。到2024年,遼寧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前移5位,“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新增1000多家,總量居東北首位。
敢打“三張牌”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他強調,無論是區域、產業還是企業,要想創造優勢、化危為機,必須敢打市場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創新牌。
這番話是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講的。
那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一路走、一路問,全麵了解遼寧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情況。老工業基地很多企業浴火重生的實踐,生動說明敢打這三張“牌”帶來的曆史性變化。
在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轉子車間、定子車間,仔細詢問風機類產品、泵類產品的性能、應用、技術創新情況,並同企業勞模親切交談。
在遠大企業集團,他詳細了解建築幕牆、電梯等產品的生產銷售情況,對他們勇於走出去、搶占海外市場的做法表示讚許。
在沈陽機床集團,他在一台台數控車床旁駐足,了解加工和總裝工藝。了解到公司年輕研發團隊自主開發的智能數控係統質量和性能居世界前列、打破了國外企業長期壟斷,總書記十分高興,誇讚他們長了中國人誌氣。
……
市場、改革、創新,振興東北,習近平總書記謀劃的是如何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不斷增強企業創新動力、創新活力、創新實力。
201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在遼寧代表團同時任鞍鋼集團董事長唐複平的對話令人印象深刻。
總書記問:“鞍鋼發展方向是去產能、保產能還是增產能?”唐複平說,鞍鋼有去產能的任務。一開始擔心產能是不是真能去掉,但經過一年多努力,已經感受到去產能帶來的好處。下一步,好的產能要保留,落後的堅決去掉。
“一定要調結構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結構調整一定不要搞相濡以沫,讓“僵屍企業”苟延殘喘。一定要騰籠換鳥,最後達到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境界。長痛不如短痛。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沈陽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2023年9月,又在哈爾濱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麵振興座談會。
“推動東北全麵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他強調。
牢記總書記重要指示,遼寧打出一套結構調整的“組合拳”。如今的遼寧,扭轉了經濟總量全國排名持續下滑的被動局麵,扭轉了經濟增速長期低於全國水平的發展態勢。
策劃:儲學軍
統籌:車玉明 李誌暉
執行:萬方 王炳坤 王子暉 翁偉慶 鄧植尹
主筆:潘子荻 趙剛 郭翔
新華網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