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世界節(人文茶座)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5-01-26 08:32

   日前,春節申遺成功,作為“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現了從“中國年”到“世界節”的傳播和認同,反映了以春節為代表的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廣泛影響,也意味著中國文化將進一步成為友好交流、親密協作的重要紐帶。

  可以說,節日是集中展現一個民族精神、文化風貌的主要窗口,春節更是一個節日集群,貫穿從臘八節、除夕守歲、正月初一拜年、十五鬧元宵直至二月二龍抬頭,同時也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的集合體。春節文化包含生態和諧的自然觀、家和國興的社會觀、守歲重情的人生觀、祈願美好的生活觀,並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樣式、民俗儀式加以表達。以春節裏的民間藝術為例,窗花門箋、春聯年畫、燈籠燈彩、糖果糕餅以及舞龍舞獅、廟會市集、儀式活動等,是生活的藝術,富有新春的氣象、民間的色彩和熱鬧美好的節日氣息,充滿生活的熱情和創造力。社會在發展,古老的中國從傳統走向現代,春節仍然是我們最盛大的節日,千裏萬裏回家過年,春節也承載著當代中國人的奮鬥精神和生活追求,因此不隻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內在動力的一種體現。春節文化走向世界,正是這種美好的節日精神、生活熱情、藝術創造、生態智慧和人倫情感贏得更加廣泛認同的表現。文化互鑒,民心相通,文化的對話和交流將使世界有更多的共鳴與和諧。

  在這樣的基礎上,春節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傳播具有新的空間和機遇。我們要把握春節文化作為生活實踐的根本,以鮮活的生活實踐、和睦團結的價值觀、崇真向善的美好精神去融入世界、創造共鳴、互鑒交流。要將悠久的文化傳統與新時代的中國生活相結合,發展文旅交流,還原生活場景,創造沉浸式體驗,使國際友人由中國的春節文化,了解中國人民的生活,理解中國文化的精神。要將曆史中積澱傳承的文化遺產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相結合,做好保護傳承和創意創新,發展與當代生活方式、文化審美相契合的文化成果,開展傳播和推廣,進一步促進學術、教育、經貿的深度交流與合作。

  總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也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節申遺成功,中華文明融入世界,不僅將為展示全麵、立體、生動的中國書寫新的篇章,也將創造更多文明對話、思想交流、合作發展的空間,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新時代的中國將以博大的文化胸懷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6日 07 版)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