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水電燃氣等費用繳納都能線上辦理,很多人好幾年都不會去一次線下營業廳。然而,對一些用不慣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來說,營業廳是他們每個月都要“報到”的地方。1月26日,離除夕隻有一天了,國網南京城南供電營業廳裏依然忙碌,老人們掃了房子、買了年貨再來繳個電費,就可以回家安心等待兒孫回來團聚了。
1月26日,70歲的周先生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辦理業務
每次都是她們主動上前幫忙
“我年紀大了視力不好,手機繳費搞不明白。每次來營業廳,都是她們主動上前幫忙。”26日上午9點多,70歲的周先生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在城南供電營業廳的自助繳費機上繳了電費。繳完費,老先生坐在寬敞溫暖的大廳休息一會兒,和記者聊了聊。
周先生告訴記者,他就住在附近,每個月都會來繳費。剛開始有自助設備的時候,他擔心自己操作不好給別人添麻煩,沒想到每次都是工作人員主動詢問他。而更讓周先生感動的是去年夏天的某一天,他路過營業廳,走累了想站在門口歇一會,有工作人員上前對他說:“天太熱了,您進來坐吧,裏麵有空調、有水。”周先生說,那一刻他感受到這些工作人員對老年人的熱情、關懷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簡單地完成工作指令。
記者采訪期間,遇到73歲的王女士到營業廳變更階梯電量基數。從每一檔的電量標準到費用差別,工作人員一一解釋。“講得太細致、太清楚了!”王女士說。
留言簿
留言簿裏記錄著點點滴滴的故事
“2號工作人員工作認真、細心服務”“3號櫃台工作人員工作認真負責,有不懂的地方都提前告知”“本人對工作人員的態度非常滿意,祝你們節日快樂”……在營業廳一角的信息欄裏,放著一本收集市民意見建議的留言簿。記者發現這赫然是一本表揚信集合,隻言片語裏記錄下很多暖心瞬間。
“我喜歡來你們這兒,因為有你們這群可愛的人。”這是一位80歲老人真情流露的話。此前,這位老人來營業廳辦業務,拿出電卡看到上麵寫著剛去世不久的老伴的名字,不由得悲從中來、哽咽不止。是幾名工作人員遞紙巾、送熱水,柔聲安慰、耐心傾聽,撫慰了她的傷痛。
雖然自助機已經可以完成查詢、繳費等業務,也有工作人員一對一指導,但很多老年人對機器缺乏“安全感”,還是要到櫃台辦理業務。涉及到階梯電價等比較複雜的問題,工作人員總是不厭其煩地告知、講解。“我們接待過年紀最大的市民有90多歲,最長的一次解釋一個問題講了40分鍾。”城南供電營業廳大堂經理夏堯用兩個“最”概括了營業廳的日常。
“老地方”來來往往很多“老熟人”
夏堯告訴記者,如今來營業廳辦理業務的有90%以上的都是老年人。為了更好服務老年人,營業廳裏有很多適老化細節,比如文字材料都是字體放大版本的,每個櫃台前都放了老花鏡,便民櫃一角放了輪椅、AED等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是全市業務辦理量最多的營業廳。”夏堯說,由於營業廳坐落於老城南居民集聚區,而且距離地鐵站很近,很多老年人都喜歡來這辦業務。營業廳有個“老熟人”,已經搬去棲霞好幾年了,每個月依然雷打不動回城南營業廳繳費,被問到為什麼要跑這麼遠,老人說:“我看著你們親切哎!”說到這個故事,夏堯難掩自豪。
每個月月初電費明細出來之後,是營業廳的業務辦理高峰。今年春節假期後半段,正與辦理高峰重疊,夏堯說,營業廳會營業到1月27日下午5點,之後放假4天,2月1日也就是大年初四恢複營業,不僅有正常排班,還安排了後備班,以備客流高峰時增派人手,全力做好春節假期服務。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麗媛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