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版”春節的“非遺”究竟是什麼?可能是_____
2025-01-28 21:29

 今天是除夕,春晚作為除夕夜一道情意濃濃、暖意融融的文化盛宴,每年都備受期待,說到今年的春晚,這是春節申遺成功後的首屆春晚,在此前的彩排中,導演組將節慶民俗、非遺技藝進行創造性轉化,把各類非遺元素融入舞台,讓我們看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那麼,非遺究竟是什麼呢?

01

非遺可能是洋溢著古韻新風的符號

圖片

總台2025年春晚主標識“巳巳如意紋”,以雙巳合璧的形式,巧妙地將乙巳蛇年與如意相鏈接,蘊含好事成雙之意。紋必有意,意必吉祥,從中能夠深刻感受到漢字深厚的文化底蘊。

02

非遺也可能是代代相傳的技藝與智慧

圖片

我國有44個代表性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從西安鼓樂、南音弦管中,能從中感受到跨越時空傳承而來的音樂魅力,仿佛與古人共享“歌單”;榫卯結構裏,凝聚著中國人的匠心;將葉製成茶、給陶土以萬彩,以及張弛動靜中的太極哲學,都展現著東方智慧。

03

非遺是極致的東方審美

圖片

一襲水袖丹衣,一曲《遊園驚夢》,光影交錯間,刻木為人的奇妙令人驚歎;五彩絲線經緯交織,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獨特的審美意趣。

04

非遺是生活中的詩意與堅守

它可以是來自高原的英雄史詩,也可以是寫給生活的情詩;可以是傳承三千年的一紙一硯,練就的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可以是一人一生擇一事的執著堅守,也可以是萬家燈火裏的團圓。

非遺,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更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守護和傳承的文化瑰寶。當春節成為非遺,我們每個人都是非遺傳承人。

傳統文化視頻創作者“南翔”傳播非遺

不少年輕人在社交平台上,用短視頻的方式傳播非遺等中華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看到和了解這些文化瑰寶。“南翔”就是其中一位,他表示,如果視頻拍攝能涉及一項非遺,那麼大家的觀看就能挽救這項非遺。在學習拍攝過的那麼多非遺技藝裏,“南翔”表示,最有挑戰的是安塞腰鼓,“因為這是一項需要多人配合的運動,而且動作得特別齊,所以很有挑戰”。

“Chinese New Year”,“春節”標準翻譯來了

今年的春節有個特別之處,被稱為“第一個人類非遺版春節”。春節申遺現場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又蘊含著哪些重大的文化內涵呢?

圖片

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副研究員 孫佳山:在宣布春節申遺成功之後,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看到很多國家的代表,都湧向我國代表身邊去領取紅包,對聯這些春節民俗的這些小禮物。中國春節成為世界各國人民了解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解當代中國一個生動的鮮活的窗口。

圖片

孫佳山表示,春節背後的中國農曆,不是陰曆,而是陰陽合曆。所以本次申遺的春節不是英語表達陰曆新年的“Lunar New Year”,而是能夠反映中國祖先農耕文化陰陽合曆的“Chinese New Year”,是“Spring Festival”。

視頻地址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