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丨地球另一端的“春節熱”
2025-01-29 18:05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 題:地球另一端的“春節熱”

  新華社記者

  巴拿馬的胡斯蒂尼亞尼一家三口穿上醒獅服,在春節登高采青;阿根廷女孩與隊友參加春節龍舟賽,奮勇爭先,為新年討個好彩頭;中國博主的春節視頻引發巴西網友“圍觀”,紛紛表示要沾點喜氣……從中國到拉美,蛇年春節的年味漂洋過海,中拉友好的民意基礎不斷夯實。

  “中國紅”

  拉美多國都洋溢著濃厚的春節氛圍。阿根廷、古巴地標建築亮起“中國紅”,智利舉辦新春文化廟會,巴西的春節聯歡晚會人頭攢動,巴拿馬全國各地舉行迎春慶祝活動……拉美民眾切身體驗喜慶祥瑞、和諧和睦的中國年。

圖片

  1月25日,伊萬·胡斯蒂尼亞尼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的奧馬爾公園參加舞獅排練。新華社記者 許詠政 攝

  巴西一所中文學校裏,年味十足:牆上貼著剪紙和福字,門框掛著紅燈籠和中國結,十幾名來自不同行業的巴西人正在紅紙上認真寫著春聯和福字。

  “中國人過年要用紅色裝點。”在TikTok平台擁有百萬粉絲的中國博主王伊立說。她是“你好中國”中文學校的老師,向學生們分享春節習俗和由來,拍攝的“中國紅”視頻獲得上千個點讚和上百條評論。

  王伊立的學生卡羅琳娜·馬丁斯自稱“春節文化深度愛好者”。她手拿自製的福字開心地說:“我喜歡和中國有關的一切,包括春節。春節是家人團圓的節日,人們祈福迎新,給人幸福、祥和的感覺,因此我非常喜歡代表中國春節的紅色”。

  非遺熱

  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亞鬆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通過評審,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圖片

  1月25日,伊萬·胡斯蒂尼亞尼(右)與瑪麗亞·聖瑪利亞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的奧馬爾公園參加舞獅排練。新華社記者 許詠政 攝

  在春節申遺成功前,獅舞、賽龍舟、剪紙等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早已隨著春節文化的融入,成為拉美國家在春節期間的“固定表演節目”。

  春節前夕,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馬德羅港,第六屆阿根廷龍舟大賽在龍頭點睛後拉開帷幕。33支龍舟隊共300餘名參賽選手在激昂鼓點中,有節奏地劃動船槳,奮力向終點衝刺。

  34歲的阿根廷女孩娜塔莎·阿曼已連續三年參加這一春節慶祝活動。

  “我很驕傲能深度體驗中國文化。”阿曼說,加入鳳凰龍舟俱樂部後,她了解到賽龍舟在中國很多地方是春節傳統慶祝活動之一,她很喜歡這項運動展現出的魅力,參與者不僅鍛煉體魄,更能在比賽中體會到團結的力量,交到誌同道合的朋友。

  中拉情

  春節是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日。在拉美,這一極具“儀式感”的節日融合到多國文化中,拉近中拉彼此距離,也讓多元多彩的拉美文化增添一抹東方色彩。

  2014年,中國春節被確立為蘇裏南法定節假日。愛好中國文化的蘇裏南總統單多吉曾表示,他有過春節的習慣。2016年、2022年和2023年,巴西裏約州、累西腓和伊瓜蘇市陸續將春節列為當地官方節日。

圖片

  1月25日,伊萬·胡斯蒂尼亞尼與瑪麗亞·聖瑪利亞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的奧馬爾公園參加舞獅排練。新華社記者 許詠政 攝

  2021年,中國農曆新年成為巴拿馬全國性節日。37歲的巴拿馬人伊萬·胡斯蒂尼亞尼,每逢春節都會和家人一起出門觀看慶祝活動,尤其是舞獅表演。出於對舞獅的喜愛,兩年前,他與兩個孩子加入擁有50多年曆史的花縣醒獅團。

  在他眼中,中國文化曆史悠久,與時俱進。胡斯蒂尼亞尼說,獅子在中國文化中為瑞獸,象征吉祥如意,“我們感受到中國人過春節求吉納福的美好願望,這種美好願望的表達方式也隨著舞獅表演等慶祝活動傳到了巴拿馬。中國文化已經慢慢融入巴拿馬人的生活”。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