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丨專訪歐洲委員會首任主席、比利時前首相範龍佩
2025-02-01 14:34

 他推崇中國的儒家思想,認為“和而不同”的理念在當今世界彌足珍貴。

他希望世界各國能求同存異、和諧共生、建立信任。

歐洲理事會首任主席、比利時前首相範龍佩接受《高端訪談》獨家專訪。

他愛好文學、喜歡寫詩,對東方文明和中國文化有著獨到見解。他就是我們今天對話的嘉賓——歐洲理事會首任主席、比利時前首相範龍佩。

範龍佩曾多次到訪中國,他對中國的發展變化有著什麼樣的印象?任職歐洲理事會主席期間,他推動中歐全麵戰略夥伴關係發展。對於中歐關係的未來,他有哪些期待?對當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他又有怎樣的觀察呢?我們一起在對話中尋找答案。

圖片

何岩柯:範龍佩先生,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高端訪談》的專訪。

範龍佩:感謝貴欄目的邀請。

何岩柯:您到訪過中國的很多地方,有什麼地方的風土人情,包括美食、曆史文化,讓您印象特別深刻?

圖片

範龍佩:當然。從不同維度來看,中國都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我曾經作為歐洲理事會主席來到過中國。現在來到這裏,我不為政治使命,隻為談談文化,談談東西方之間的偉大對話。我是中國哲學的忠實崇拜者。幾年前,我在我曾經就讀的大學選修了一門關於中國哲學的課程。我不知道是否有很多政治家會這麼做,我想說,我非常敬重中國的文化和文明。因此,當我再次來到這裏的時候,我又找回了那種狀態,那種熟悉的精神狀態。當然,關於社會應該是什麼樣的、社會內部對話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我並不是來這裏給大家上課的。總的來說,我是一個非常讚成與中國進行交流和對話的人,尤其是坦率、誠實和清醒的對話。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尊重中國輝煌曆史的基礎上,我們自己也擁有千年文明。在這方麵,中國和歐盟是相似的。

圖片

1947年10月,赫爾曼·範龍佩出生於比利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經濟學家。大學期間,範龍佩主修哲學和經濟學,並獲得了哲學學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

自1993年起,範龍佩開始在比利時聯邦政府工作,先後擔任副首相及預算大臣、眾議院議長。2008年12月,他出任比利時首相。2010年1月1日,他就任歐洲理事會首任主席。

圖片

範龍佩:眾所周知,“和諧”是中華文明的關鍵詞之一,“和諧”這個詞更多地來源於個人道德,強調彼此包容、互相尊重。

範龍佩曾多次到訪中國。在他看來,“和諧”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內涵。中國同歐洲之間可以本著“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理念共同發展。

何岩柯:範龍佩先生,您是如何看待東方文明,如何看待中國文化的?您覺得東西方之間的文明交流與互鑒對世界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意義?

圖片

範龍佩:我本人對東西方世界的話題非常感興趣。在西方世界,有多種文化,各種文化之間有許多細微的差別。在歐盟,我們有27個國家、24種語言、24種文化。當然,西方世界並不局限於歐盟。東方世界也是如此。你們有中國、印度、日本。我們可以歸納為東方有東方的文明、西方有西方的文明。那麼會發生什麼呢?我認為現在,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當我觀察歐洲年輕人和中國年輕人時,我發現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我並不是說他們都是一樣的。我們之間存在差異,畢竟我們所處的社會類型不同,這一點不可否認。我要說的是,盡管存在較大差異,我們無論如何都應該保持對話。一定要保持對話。因為通過對話,我們總能學到新的東西,並且這種麵對麵的交流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彼此。相反,如果喪失對話能力,衝突和爭論恐怕就在所難免,甚至可能以暴力和戰爭來解決問題。因此,對話至關重要。

圖片

何岩柯:我們了解到您正在研究孟子。孟子是中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還有教育家,也想聽聽您對於孟子的理解,以及對儒家思想的理解。

圖片

範龍佩:我並不是研究中國哲學的專家,我第一次讀孔子的《論語》是在30年前,我對此非常著迷。孟子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雖然我不是研究孔孟二人的專家,但我知道他們的思想還是存在細微差別的。孟子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他認為“人性向善”,這一點讓我非常受觸動。在歐洲哲學中,也有一些哲學家談到過“人並非惡人”,認為人性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向善的。但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現實世界,存在著太多的不信任,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不信任,這些不信任往往超越了文明的範疇。所以,當我讀到孔子、孟子的學說時,我發現其主要價值觀在於人、人性和人道主義。因此,西方和東方的偉大哲學之間還是有許多相似之處的。當然,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給這種“仁愛”的價值觀賦予了不同的內涵,這是有目共睹的。那麼接下來最大的問題是,盡管我們認為人性本善,那我們是否真的把它付諸實踐了呢?我們是否在生活中也遵循這些原則了呢?不單單是在個人生活中、在國家交往層麵也遵循了呢?

何岩柯:剛才我們聊到了文明的交流與互鑒,我們看歐洲文明,它具有包容性和多樣性,中國古代哲學也強調要用“和而不同”的理念去探討不同文明、不同國家之間的平等和諧的相處之道。您是否認為“和而不同”的理念能夠幫助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圖片

範龍佩:這種“和諧”思想不僅存在於中國哲學中,也存在於歐洲哲學中。以歐盟為例,曾有5年時間我有幸擔任了歐洲理事會主席,那時歐盟有28個成員國,現在有27個。正如我剛才所說,歐盟裏有不同的文化。當然,每個國家內部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文化。譬如我的國家比利時,在這個隻有1100萬人口的小國裏,我們講兩種語言,而且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跟你說,這裏(比利時)也存在文化差異。但在比利時和歐盟,我們想要做的是讓一切都能和諧共存,以便大家能齊心協力實現共同目標。人們往往會從不同的利益出發,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需要捍衛的利益,但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曆史、不同的文化角度出發,探討如何通力協作、共同生活。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令人著迷的事情,因為這就是人性。我們希望盡可能地避免衝突和戰爭,生活在和平之中。但是,在我們如今生活的這個時代,戰爭再次爆發,甚至就發生在歐洲大陸。所以“和而不同”的思想,不論對於我們還是對於你們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總之,我非常認同的一點是,“和諧”並不意味著完全一致,這是對“和諧”的誤解。我們必須尊重“差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是不同的,沒必要假裝我們都是一樣的。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是合而為一,而是要相互傾聽,最終找到同心協力、和諧共生的方法。

圖片

中國和歐盟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平均每分鍾貿易往來近150萬美元,中歐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500億美元。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歐貿易“黃金通道”。

2025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50周年,中歐關係進入了承前啟後的重要節點。中歐如何不斷增強政治互信,排除各種幹擾,繼續拉緊經貿合作的紐帶,成為雙方關係行穩致遠的關鍵。

何岩柯:中國進一步擴大免簽國家範圍。您覺得這樣的政策會如何去加強中歐之間的經貿往來以及人文交流?

圖片

範龍佩: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們提供了彼此見麵相識和了解的機會。在我看來,我們可以將免簽範圍擴大到其他歐洲國家,這些國家已經從開放簽證中受益。我非常讚成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接觸。而且如果人們能在歐洲和中國之間自由旅行,這也能促進旅遊和文化的發展。

何岩柯:那您認為歐洲方麵是不是也應該增加一些人員往來的便利措施?

範龍佩:當然。雖然我不了解具體法規,但如果歐洲也能這樣做,又何嚐不可呢?

何岩柯:我們看到,像中歐班列構築了一條穩定、安全的供應鏈生命線,這也得益於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設施聯通、貿易暢通的促進作用。您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歐關係中發揮的作用?

圖片

範龍佩: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的繁榮以令人驚歎的方式開啟,這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必須確保不僅是中國和歐盟之間、而且是全球範圍內商品的流通。當今的一些舉措正在為此作出貢獻。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世界貿易與大家的繁榮富足都息息相關,因此,我讚賞所有鼓勵和促成這種互聯互通的舉措。總體而言,我對中方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讚賞,歐洲方麵也有一些舉措來促進自由貿易,所有人都能夠因此受益。

何岩柯:某些國家對於中國的認知,似乎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認知赤字,包括一些誤解和誤判。是不是我們應該做一些什麼,來改善現在這樣一個現狀?

圖片

範龍佩:歐盟和中國之間存在貿易逆差問題,我們還需要進一步開放市場,我們需要更加具有競爭力。我們必須確保中國在歐洲市場擁有同等公平的競爭條件,確保沒有任何異常。所以這是一個棘手的領域,但這是一個經濟問題。現如今在全球範圍內都充斥著不信任,尤其是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在這方麵,我認為我們需要努力建立更多的信任,因此對話就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我們需要努力實現多邊主義,盡可能地開放市場。當出現爭端時,我們需要像世界貿易組織這樣的機構去化解。同時,我們也需要在關於氣候變化的締約方會議上繼續共同努力。氣候變化的速度比我們采取的任何措施都要快。我們必須確保主要國際機構繼續存在,當前一些機構正遭受威脅。我們必須確保它們比過去運作得更好,包括聯合國。加強信任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們不能在當前這種不信任的氛圍中繼續走下去。

何岩柯:麵對當下的世界,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您如何看待這些倡議在全球治理方麵的現實意義?

圖片

範龍佩:我當然了解習近平主席的三大全球倡議,歐洲對此也非常重視,特別是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麵。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是聯合國的主要目標,我們需要在社會、環境和經濟領域做些什麼,才能在2030年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因此,這些倡議、目標也為我們的努力指明了方向。我們經常談論南北世界。對南北世界來說,這些目標極為重要。中國和歐盟一樣,可以為實現這些目標作出巨大貢獻。我們非常重視這一切,我們非常歡迎任何有助於實現這些重大目標的舉措。

何岩柯:您曾經在比利時中央銀行就職,而且還擔任過比利時的預算大臣,所以我有世界經濟相關的問題想請教您。現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您覺得我們該如何去應對這樣一個全球共同的挑戰?

圖片

範龍佩: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正如我之前所說的,我們必須維護整個多邊體係,反對保護主義,因為大家的共同繁榮都依賴於自由貿易。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我認為,在我們每個國家,我說的是美國、中國、歐盟各成員國,可以理解的是,我們在當今這種不信任的氛圍中實行戰略自主政策。我們正在捍衛我們的利益,尤其是我們的安全利益,廣義或者狹義上的“安全”。我們需要在全球三大經濟體共同關心的這些問題之間找到平衡,我們需要在獲得更大戰略自主權的願望與自由貿易的經濟需要之間取得平衡。我認為我們需要為此而努力,但還是那句話,我們隻有在相互溝通的基礎上才能共同努力。我們需要對話,建立在各方都有意願尋求解決方案的基礎上,而不是相互阻撓,更不是像四五年前那樣打貿易戰。我們不會在一夜之間達成協議,但我們必須從這個角度出發。要知道,沒有這樣的政治意願,一切都無從談起。隻有有了這種意願,我們才能找到解決方案。

何岩柯:您在出任比利時首相的時候,因為低調耐心的行事風格以及出色的協調能力,使得比利時政府上下團結一致。是什麼樣的原因促使您形成了這樣的一種領導風格?

圖片

範龍佩:我並不是比利時唯一的歐洲政治家,我是一個尋求和解、尋求解決方案的人。在我之前有很多這樣的政治家,在我之後也會有很多這樣的政治家。我是一個低調的人,這樣的態度也很符合中式哲學。所以,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過程。尊重對方、傾聽對方的意見,在一切可能和不可能中尋找對大家都有利的出路。這是我們大家都應該做的,不僅僅是在我的國家,在歐洲和全世界範圍內都應該這樣做。

何岩柯:範龍佩先生,非常感謝您的觀點分享,也感謝您接受《高端訪談》的專訪。

範龍佩:謝謝。

圖片

在專訪中,範龍佩多次表達了對中國哲學和文化的喜愛,以及對“和而不同”理念的認同。他強調,在當今的國際形勢下,傾聽的智慧尤其重要,世界各國都應相互尊重、平等對話、坦誠相待,這樣才能為世界麵臨的諸多問題尋求解決之道。

 

總策劃丨慎海雄總監製丨李挺監製丨申勇 張勤總製片人丨潘林華製片人丨陰麗萍記者丨何岩柯 趙雄攝像丨路一鳴 柳明 李向偉 殷瑞柯策劃丨沈霖編導丨錢思羽 胡煒煒 顧雪嘉 高雨杉 戚靖康外聯丨韓碩 莊瑩配音丨姚宇軍新媒體丨宣霽祐 王若同 朱隆洲技術監製丨胡英視覺包裝丨葉曄 汪晶後期主管丨趙辛後期製作丨郝元翰 李照荃 歐鵬鵬 袁悅翔 李戌辰音頻丨王博謙技術支持丨孫碧波

視頻地址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