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社火舞出美好祝福
2025-02-01 16:48

   雪花紛紛,鑼鼓聲聲。舞動的紅綢和彩旗如同火焰般熾熱,條條巨龍在舞台中央躍動,醒獅各展絕技、上下翻飛,贏得陣陣喝彩……“打起手鼓 舞起龍”烏魯木齊社火迎新春活動近日在新疆國際大巴紮觀光塔下啟動,今年是烏魯木齊首次舉辦社火迎新春聯演活動。

  民間社火(新疆社火)202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這次社火迎新春聯演活動有100餘支隊伍、5000多名群眾參演。觀眾不僅能看到舞龍舞獅、高蹺旱船、秧歌鑼鼓等傳統社火表演,還能欣賞到新疆花兒、麥西熱甫等地方文化特色社火表演,年味十足。

  在烏魯木齊鐵路花園文化廣場上,來自高新區、米東區、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隊伍在“打起手鼓 舞起龍”活動分會場,以飽滿熱情展現著新風采。

  新疆德潤熱力有限公司員工劉凱強和隊友們身著銀白色“太空服”,頭戴紅色安全帽,步伐統一,動作與旗幟巧妙配合,展現工業科技的風采;街舞隊員則身著灰色工作服,跟隨著音樂節奏動作整齊劃一;醒獅在雪地裏上下翻騰,穩穩落地……觀眾直呼新奇又有趣。“社火加入濃濃工業風,這樣的搭配挺有創意。”市民李木子說。

  甘泉堡經開區社火隊的表演形式多樣,凸顯了該區現代化科技和工業元素,同時融入現代企業文化,製作了該區內數十家骨幹企業、龍頭企業的標識和標語,展現著企業風貌。

  許多隊伍都在表演上融入新元素。由yabo80 製造、食品加工、文旅遊園等企業組建的“經開向上”現代工業社火隊,將“中歐班列”車頭、“采棉機”、“挖掘機”等工業代表性產品、企業吉祥物以及非遺、動漫、國潮等元素巧妙融入社火表演。通過節目創新,展現出城市發展與各族人民生活的變化,以及對新年的期盼。

  “生活越來越好了,通過社火表演,我們表達對烏魯木齊這座城市的祝福與熱愛。”劉凱強說。

  米東區的民間社火表演早期樂器主要靠“敲”,表演主要靠“扭”,表演者年齡較大。如今,民間社火已成為當地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參與人員越來越多,年齡層次越來越廣泛。

  社火隊員蘇雅婷來自米東區三道壩鎮十二戶西村,是今年社火表演隊裏的新麵孔。烏魯木齊米東區的社火表演有深厚群眾基礎和文化氛圍,三道壩鎮更被譽為“社火之鄉”。

  選擇踩高蹺項目時,蘇雅婷最初十分猶豫。踩高蹺是社火表演中難度較高的項目之一,在本次分會場參加聯演的15支米東區隊伍中,隻有三道壩鎮隊有這個項目。在三道壩村團支部書記張雅涵和鎮社火隊成員的耐心幫助下,她不到半天就學會了踩高蹺。

  蘇雅婷的爸爸和弟弟也在社火表演隊伍裏,他們一個舞龍頭,一個劃旱船。像這樣“全家齊上陣”的家庭在“三道壩鎮”表演隊中不算少數。三道壩鎮黨委書記樊忠誠介紹,這次共有244位村民參與社火演出,大家積極性非常高,不僅有參加了20多年表演的老同誌,還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進來,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結合的陣容。

  “三道壩鎮有著深厚的民間文化藝術根基。這幾年,黨的鄉村振興的好政策不斷落地落實,大家生活越來越好,精神需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加入社火表演。”樊忠誠說。

  三道壩鎮著力打造文化品牌,不斷保護、傳承、發揚民間傳統藝術,用特色文化賦能美麗鄉村,每年吸引遊客近40萬人次,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近年來,當地大力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每個月都組織各村文藝骨幹對村民們開展社火表演培訓,積極進行形式和內容創新。今年演出中,隊員們在堅持傳統社火表演的基礎上,又加上了皮影戲的元素,融入了鄉村振興的內容。

  從城市到鄉村,從街道到社區,從學校到企業……熱氣騰騰的新疆社火,舞動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祝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喬文彙 樊楚楚 李秋暘 耿丹丹)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