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在春運變遷中感受“流動中國”活力
2025-02-02 09:48

圖片

2025年春運首日,北京南站候車大廳旅客眾多。(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文培攝)

  寄托著鄉愁,承載著夢想,為期40天的2025年春運已到半場,一些人開始踏上返程。今年是實行春節8天長假、過境免簽政策全麵放寬、春節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運,期間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90億人次,同比增長約7%,規模將創曆史新高。春運旺盛的出行需求,詮釋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熱氣騰騰的“流動中國”。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流動”則是當代中國繁榮發展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曆了世界曆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伴隨返鄉“民工潮”和“學生潮”而生的春運,也走過了40多個年頭。春運不僅是一年一度的“人類最大規模的周期性遷徙”,還是一場對於社會治理能力的“大考”。優異的答卷,離不開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的日益完善,也反映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

  春運之初,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短缺,交通工具落後,運能有限。絕大部分出行都依靠營業性客運,火車是最主要的出行工具。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公路、水運、民航和鐵路一起持續發力,逐漸構成多層次出行體係。近年來,我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以及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綜合交通運輸網總裏程已超過600萬公裏,為民眾出行提供了堅強支撐。

  今年春運,鐵路、民航客運量有望分別突破5.1億人次和9000萬人次,都將創曆史新高;而自駕出行穩居主體地位,預計達到72億人次,約占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的八成,高速公路車流量中約五分之一是新能源車。從綠皮車到動車“陸地艦隊”,從“摩托大軍”到自駕新能源yabo80 ,從持介紹信購機票到國產大飛機C919“上新”……幾十年來春運的巨大變遷,映照著時代的前進步伐。

  團圓,是春節永恒的主題。“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觀念,曾經長期支撐起春運的客流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觀念都發生了重大改變。如今,春運早已不再隻是返鄉過年的代名詞,反向團圓、旅遊春運等成為新的潮流。今年春運,不少長輩來到孩子們工作的城市過年,冰雪遊、避寒遊、年俗遊、文化遊成為旅遊熱點。團圓的形式在鬥轉星移間悄然變化。隻要家人在一起,哪裏都是團圓。

  如同一輛時光列車,春運見證著國家發展的日新月異,也記錄下無數家庭通過奮鬥過上幸福生活的故事。經濟社會的發展、交通條件的改善、科技水平的進步,不斷改變著春運的形式和過節的方式,但團圓這一主題和精神內核一直在延續,不斷強化著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家庭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也激勵著我們去追逐共同的夢想,在新征程上擔當主角。(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