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思政好聲音”新課堂!“南京博物館學校”思政育人項目啟動
2025-02-23 21:44

去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如何用好博物館,上好思政課?2025年2月23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和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共同主辦的“南京思政好聲音:博物館裏的中國”——南京市大中小學一體化館校合作推進會暨“南京博物館學校”思政育人項目啟動儀式在六朝博物館舉辦。

“南京博物館學校”項目啟動,百節“博物館裏的大思政課”發布

圖片

南京作為國家文物局支持建設的“博物館之城”之一,文博資源豐富,現有150餘座博物館,其中備案博物館82座,等級博物館19家。這些博物館資源為南京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提供了豐富素材和內涵支撐,助力廣大青少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家國情懷。

近年來,市教育局聯合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等部門,積極用好用活文博資源,建強“大課堂”、培育“大師資”、搭設“大平台”,共同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與市文旅局聯合下發了《南京市關於進一步利用博物館資源做好中小學教育實施方案》,深化館校合作共建。在立足校內課堂教學主陣地,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積極打造校外“行走的課堂”,推廣“15分鍾教育圈”,研發了“500娃娃學非遺”“我是信仰傳承人”等館校合作品牌課程。聯合實施“種子教師”計劃,探索建立“校進館”“館進校”師資培養“雙進”工作機製,定期組織學校相關老師進館調研和學習,組織博物館教育專員進校了解教育教學需求,探索以學生需求為牽引、以學術研究為基礎、博物館和學校聯合開發的館校合作模式。

推進會上,省市相關領導共同啟動了“南京博物館學校”思政育人項目,發布了100節“博物館裏的大思政課”,課程實施主體包括大中小學幼兒園各類學校和革命紀念類、曆史文化類、綜合類、藝術類、自然科技類、考古遺址類、高校博物館等各類博物館。

圖片

大中小學與博物館共同攜手

講述“博物館裏的好故事”

圖片

活動現場,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以博物館人的身份,娓娓講述發揮博物館力量守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的故事,激勵學生們在與博物館的深度接觸中,與文物對話、與曆史對話,與未來對話,在博物館裏讀懂中國,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講解員攜手南京大中小學生代表,共上一堂思政課,感悟雨花英烈精神,體悟“信仰”的內涵,汲取前行的力量。

圖片

圖片

南京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劉前樹和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苗懷明分別圍繞學校與南京博物院、江寧織造博物館的館校合作項目,講述學校主課堂在博物館的延伸,以及館校合作中知行合一的實踐與探索。六朝博物館和南京城牆博物館作為南京市曆史文化類博物館代表,分別以《課堂與殿堂的交彙》《顆粒歸倉》為主題,帶領學生觸摸南京的曆史文脈。

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認為,博物館能提供豐富的教育內容。南京各家博物館一直致力於與大中小學合作,研發相關課程。去年,南京市博物館展覽數量超過200個,社會教育課程超過1萬場。宋燕表示,她也將把相關的建議帶去今年的全國兩會,“我調研發現,南京50多所高校裏有60餘座博物館,希望更多高校博物館要向青少年開放,更好地為社會教育服務,賦能城市生活。”

南京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劉前樹介紹,南外一直高度重視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至今已經與南京30多家博物館建立了館校合作關係,推出了“行前一課”“文物修複”等一係列課程。“博物館課程全方位地促進了青少年的成長,它不僅培養他們增長了曆史知識,增強了理想信念,也讓青少年能夠參與到社會實踐中,感受今天的來之不易,能夠更好地麵向未來。”

圖片

特色專題類博物館微展示環節,5座博物館圍繞“一館‘一好課’,博物見精神”,分別結合一頂頭盔、一尊銅人、一張照片、一枚指紋、一棵水杉,展示和推介本館的思政教育資源。

“博物館奇妙夜”精彩上演

文物與學生的時空對話妙趣連連

圖片

圖片

南京市拉薩路小學采用情景劇形式,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麵的博物館奇妙夜。孩子們走進博物館,開啟與文物的跨時空對話。他們與青瓷蓮花尊交談,和城磚大叔暢聊,甚至還邀請嵇康“穿越”到現代課堂……在與文物的互動中領略文物背後精雕細琢的精神,埋下曆史文化傳承的種子。

南京市拉薩路小學黨總支書記嚴瑾介紹,拉小的“學程周”倡導學生開展項目化的學習,其中一個主要項目就是“我們在博物館長大”。“我們帶孩子走進博物館,同時也把博物館引進學校。今天我帶來一本由小朋友們製作的日曆,記錄了他們在線上線下研究國寶文物的成果。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致力於在博物館文化的熏陶中培育孩子。”

圖片

南京市芳草園小學的學生以一首沉浸式朗誦劇《博物館裏的中國》,用童聲童趣訴說中華文明。他們化身文化小使者,在AR技術營造的昆曲戲服與大運河帆影中穿梭。

據悉,市教育局和市文旅局近期還將聯合評選2025年“博物館裏的大思政課”精品課程。未來,南京教育和文旅將繼續推進館校合作,發揮好博物館教育功能。

通訊員 顧佳怡 曾文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李晨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劉莉 攝

部分圖片由南京市教育局提供

校對 李海慧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