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習近平為何強調這三個關鍵詞?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5-04-04 07:57

 

圖片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清明前後,我國迎來植樹造林的好時節。

4月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豐台區,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在植樹現場,總書記總結分析中國的“綠色答卷”,為譜寫新時代國土綠化新篇章“劃重點”。他強調,綠化祖國要更加注重“提質”、“興業”、“利民”。《時政新聞眼》為你解讀。

01

永定河畔見證“綠色約定”

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冒雨也會如約而至。這些年,每年清明前後,習近平總書記都會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豐台、海澱、朝陽、大興、通州,首都的東南西北,總書記栽下的一株株新苗拔節生長。

今年,總書記來到豐台區永定河畔,同幹部群眾一起參加植樹活動。

這是進入新時代以來總書記第13次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也是他第二次來到豐台區植樹。2013年,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首次參加首都義務植樹,就是在豐台區永定河畔。

時光的年輪裏,永定河畔見證總書記與春天的“綠色約定”。

圖片
△2025年4月3日,永定河畔的植樹點。(總台央視記者劉嶽拍攝)

今年的植樹點位於永定河綠道示範段,這一區域水域形態多樣,有連續7公裏的水岸空間,正在打造生態涵養和休閑健身功能兼備的濱水綠廊。

植樹點的選擇,傳遞深意。

這些年,總書記所到的植樹點,有砂石料廠、廢品回收站、化工廠等搬遷騰退後規劃的綠地,有京冀首個跨界共建的森林公園,有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周圍的綠化帶……一處處植樹點,正是新時代中國綠色發展的生動注腳,折射出“為人民種樹”的綠化理念。

圖片
圖片
△永定河畔植樹點,春意上枝頭。(總台央視記者胡瑋、程铖拍攝)

植樹造林,也是總書記與孩子們的“綠色約定”。

每年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現場,幾乎都有紅領巾的身影。總書記曾專門囑咐,“孩子們天性活潑,邊植樹邊玩耍也沒關係,主要是培養熱愛勞動、美化環境的意識。”他多次祝願孩子們像小樹苗一樣茁壯成長。

圖片
△少先隊員拿起鐵鍬參加義務植樹。(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今年植樹現場,總書記一邊勞作,一邊詢問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鍛煉情況。他勉勵廣大青少年要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積極參加植樹造林等公益活動,在勞動中鍛煉身體、錘煉意誌、增長知識,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

諄諄教誨、殷殷期待,在這堂“接地氣”的生態文明課上,綠色理念在“小樹苗”們的心中悄然紮根。

圖片
圖片
△植樹現場的少先隊員。(總台央視記者韓銳、趙龍拍攝)

02

從成績與短板看“綠色答卷”

累計造林超過10億畝、世界上人工林麵積最大的國家、整個世界近20年來增綠的四分之一都是由中國貢獻……新時代的中國交出一份舉世矚目的“綠色答卷”。

如何看待這份“綠色答卷”?這次植樹現場,總書記談到了成績與短板。

圖片
△永定河畔植樹點。(總台央視記者鄂介甫拍攝)

關於成績,總書記講到兩個數據: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25%,貢獻了約25%的全球新增綠化麵積。

總書記提到兩個實例:“經過持續努力,塔克拉瑪幹沙漠戴上了‘綠圍脖’,科爾沁沙地正重現草原風光。”這正是“三北”工程標誌性戰役取得的重要成果。

總書記還強調一個檢驗標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最真切。

圖片
△總書記栽種的油鬆。(總台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關於短板,總書記多次在植樹現場指出,“我國缺林少綠問題仍然突出”“生態欠債依然很大,環境問題依然嚴峻”……在今年植樹現場,他再次強調,我國林草資源總量仍然不足,質量效益還不夠高。

清醒看到問題,是為了明確努力方向。總書記強調,“要切實解決突出問題,爭取一年幹得比一年好。”

圖片
△春光中綻放的花朵。(總台央視記者陸泓宇拍攝)

03

“三個更加注重”夯實“綠色家底”

揮鍬植樹,著眼的是綠化祖國這篇大文章。每一次參加義務植樹,習近平總書記都對國土綠化事業明方向、劃重點。

去年植樹時,總書記首次提出“三綠”並舉、“四庫”聯動,也就是“綠化祖國要擴綠、興綠、護綠並舉”“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聯動”。這鮮明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的統籌觀念和係統思維。

在今年的植樹現場,總書記再次強調“三綠”並舉、“四庫”聯動,並進一步要求做到“三個更加注重”。“提質”、“興業”、“利民”,是其中的關鍵詞。

圖片
△油鬆。(總台央視記者韓銳拍攝)

第一個是更加注重“提質”。

“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總書記始終關注我國林草資源質量,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曾多次談及。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都清晰指向綠化祖國既需要量的增長,也需要質的提升。

在今年的植樹現場,總書記強調,要更加注重“提質”,優化林分結構,搞好森林經營,同步提升草原生態質量。

圖片
△植樹現場整齊擺放的工具。(總台央視記者王策拍攝)

第二個是更加注重“興業”。

“三綠”並舉,“興綠”是其中之一。去年植樹時,總書記作了闡述:興綠,就是要注重質量效益,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聯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從“興綠”到“興業”,如何做好這篇文章?總書記今年在植樹現場強調,多用改革的辦法用活林草資源,壯大林草產業。

圖片
△植樹現場栽種的樹苗。(總台央視記者劉嶽拍攝)

在總書記看來,為人民謀幸福,是植樹造林的如磐初心。

在首都義務植樹活動中,總書記曾多次強調這一初心:“不刻意追求奇花異草、名貴樹木,真正做到為人民種樹,為群眾造福。”“為人民群眾植樹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生活好,一個很重要的內涵是生態。”

今年,總書記在植樹現場強調的第三個關鍵詞,是綠化祖國要更加注重“利民”,為群眾增添身邊的綠、眼前的美,拓展林草就業增收空間。

圖片
△塞罕壩林場。(總台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綠化祖國、植樹造林,惠及的是人,依靠的也是人。

在2023年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人人動手、人人盡責,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才能讓中華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在今年的植樹現場,總書記號召,義務植樹是全民行動,要一代接著一代幹下去,“彙聚共建美麗中國的磅礴力量,讓祖國大地更加綠意盎然、生機勃發”。

圖片

監製丨申勇 龔雪輝

主筆丨時冉

記者丨胡瑋 馬立飛 程铖 郭鴻 韓銳 範凱 劉嶽 王策 陸泓宇 鄂介甫 李增仁 蔣碩 趙龍

視覺丨陳括 張晶

視頻地址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