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青春華章・恰同學少年”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式暨“一堂思政課”活動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正式啟動。作為中央網信辦2025年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和重大議題設置項目,“青春華章・恰同學少年”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以“線上線下融合、理論實踐結合”的創新模式,為新時代網絡思政教育開辟了多維路徑。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龍斌在現場進行了精彩的發言,以下是發言全文。
大家好!我是龍斌,來自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掘進機研發組。今天,能在這裏分享我的“掘進”人生,我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我想通過我與團隊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回顧中國隧道掘進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奮鬥曆程,也希望能激勵更多年輕人投身到科技創新的偉大事業中去。
我的大學老師是中國第一批隧道掘進機研發的拓荒者。他常常和我們談起中國在此領域麵臨的困境。1997年,在挖掘秦嶺鐵路隧道時,耗資7億元從德國引進了2台設備。設備故障時,維修現場老外卻不允許中國人靠近。老師那句“花大錢買設備,卻連看一眼的資格都沒有”,讓我如鯁在喉。那一刻,我就在想:一定要讓中國的掘進機,鑿穿技術封鎖的銅牆鐵壁!懷著這樣的夢想,我大學畢業後加入了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投身到隧道掘進機的研發工作中。
隧道掘進機,被譽為“工程機械之王”,是衡量一個國家裝備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它體形巨大、力大無窮,能夠在複雜的地質條件下開山鑿洞,是地鐵、公路、鐵路、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的核心裝備。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技術卻受製於國外,尤其是“卡機”難題,困擾了行業50多年。“卡機”不僅是機器的停滯,更是尊嚴的卡殼!
麵對這一難題,我和團隊沒有退縮。立誌要打造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地下蛟龍”。在國產首台硬岩掘進機的研發過程中,我和團隊經曆了很多個不眠之夜,上萬張圖紙,反複審核了五六遍,確保每一個細節都萬無一失;製造過程中,每天緊盯車間一線,與工人們一起討論、改進;工地組裝時,正值零下30度的寒冬,為了確保設備順利掘進,在寒風中,手凍僵了,就搓;腳凍麻了,靠跺——冰冷的鋼鐵背後,是滾燙的創新熱血!
最終,我們研製出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硬岩掘進機,它不僅性能卓越,而且性價比更高。這一“掘”,不僅碾碎了岩石,更鑿出了中國製造的生機!
如今,我們的設備已出口全球30多個國家,在“一帶一路”的舞台上轟鳴前行。東南亞的雨林、非洲的沙漠、歐洲的地下城——中國掘進機毅勇向前,讓全世界看見了“湖南智造”的硬核實力!
作為長沙從“工程機械之都”邁向“智能製造之城”的見證者,我們深知:“三高四新”戰略不是口號,而是每一個齒輪的精密咬合,每一行代碼的極致追求。今年全國兩會提出“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讓我們更加堅信:大國重器的鋒芒,永遠源自自主創新的淬煉!
有人問我,為什麼選擇與鋼鐵為伍?我想說:掘進機刀盤的旋轉,碾碎的是岩石,迸發的是中國製造的未來!
從國外技術的封鎖,到全球市場的破局;從“卡機”之痛,到“領跑”之姿——這條路,我們走了28年,但每一步都踏地有痕!
朋友們,青春從無坦途。與其在舒適區徘徊,不如做時代的“掘進者”——以奮鬥為鑽頭,在科技的長隧中鑿出一條光明之路!
以“掘進”之態,打通人生的出口!
【來源:星辰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