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厚植沃土,激發活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觀察之三
來源:新華社
2025-04-10 20:10

 

圖片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沃土,精準有效的政策護航民營企業茁壯成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體係,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習近平總書記2月17日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圍繞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部署了一係列政策措施。記者在重慶、江蘇、山東等地調研時深切感受到,政府部門持續在政策措施上用力、在服務企業上用心,民營企業聚焦主業加快創新發展,政企“雙向奔赴”,營商“軟”環境更好助力鍛造企業發展“硬”實力。

圖片

金融活水托舉“小巨人”破浪

 

“要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2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

 

走進重慶市天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無塵車間,智能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將芯片送上生產線,經過自動清洗、表麵貼裝、芯片封裝、鏡頭裝聯等工序,一顆顆攝像頭模組就此誕生。

天實精工於2017年8月投產,專注高端攝像頭的研發生產。創業初期,公司租用重慶渝北區政府的過渡廠房,由於缺乏自有資產且利潤低,從銀行貸款困難重重。

“當時隻能選擇成本高昂的融資租賃方式維持公司運營。”天實精工副總經理蔣鑫宇回憶說。

2020年,天實精工陷入資金緊張困境。就在公司管理人員焦頭爛額之際,渝北區金融辦主動上門,送來區政府與多家銀行機構合作推出的“上市貸”產品,為企業融資提供純信用、無抵押信貸服務。

“這簡直是雪中送炭。”蔣鑫宇說,公司迅速申請了3000萬元的“上市貸”,且貸款很快到賬。“有了這筆資金,我們企業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再獲提升,先後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圖片
  4月3日在重慶市天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無塵車間拍攝的攝像頭模組自動化生產作業現場。新華社發(田浩良攝)

今年2月底,天實精工賬上又多了一筆2000萬元的貸款。這是公司申請的“技改專項貸”,用於更新智能化設備,提升企業自動化生產水平。

“現在的融資環境好了,渠道多了、利率低了。”天實精工財務總監白元生說,公司平均融資成本由2019年的5.3%下降到如今的3%,負債壓力大大減輕。

天實精工的進階之路,折射出當地政府多維聯動破解民企融資難題的創新探索:初創期有“科信貸”,成長期有“上市貸”,技改期有專項貸……階梯式政策為不同成長階段企業“量體裁衣”,讓企業敢投入、敢創新。

金融活水潤澤萬千民企。政府架橋,紓解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堵點,打通銀企對接的“最後一公裏”,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金融力量。

圖片

協同創新實現“鏈”上共創共贏

 

“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完善成果轉化和激勵機製,提升自主創新能力。”——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

 

峰值功率達808W!就在上個月,設立在江蘇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的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宣布,其研發的210大尺寸鈣鈦礦/晶體矽兩端疊層電池組件,經認證成為全球首塊功率突破800W門檻的工業標準尺寸光伏組件產品。

“十年磨一劍!我們從2014年開始深入布局鈣鈦礦疊層技術,除了與多所高校合作,還在政府支持下與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共同建立新一代光伏技術與裝備製造業創新中心,合力推動下一代光伏技術變革。”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興奮地和記者分享了這個好消息。

圖片
  圖為天合光能研發人員在進行實驗研究。(受訪者供圖)

為加快推進光伏產業創新升級,全麵提升光伏產業國際競爭力,江蘇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天合光能等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在這一背景下,2024年3月,在江蘇省政府和常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為光伏產業“鏈主”的天合光能與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共建製造業創新中心,並聯合產業鏈相關龍頭企業、高校等創新主體,瞄準疊層電池產業化進行協同創新。

“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實現創新全覆蓋,政府搭建融合協作平台,引導行業通過聯合研發、共享專利,打破‘各自為戰’局麵,攜手走上破除內卷、共創共贏的發展道路。”高紀凡坦言。

“對於天合光能來說,最重要的基因就是研發創新。”高紀凡表示,政府支持、產業協同,讓企業更有信心、有底氣在前沿技術創新上奮勇向前。

民營企業貢獻了全社會70%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90%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政府積極培育科創土壤,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必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研究者和投資者,協同發展新質生產力。

圖片

精準施策護航企業克難前行

 

“要認真落實各項紓困政策,提高政策精準度,注重綜合施策,對企業一視同仁。”——202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

 

從提交注冊申請到產品上市僅用4個月,較常規周期縮短近1年時間;生產許可審批從10個工作日壓縮至3天,效率提升超6成……近期,山東青島聖桐營養食品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兩款罕見病特醫食品實現提前一年上市。

特醫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

“此次推出的兩款食品,適用於遺傳性氨基酸代謝障礙患者,這類患者隻能食用特定特醫食品,否則會出現智力發育遲緩、多髒器受損等不可逆後果。”公司研發總監徐慶利介紹,此前國內沒有針對此類罕見病的國產特醫食品,患者隻能通過價格高昂且供貨不穩定的跨境購渠道獲取。

據了解,2024年9月聖桐向市場監管總局提交兩款產品的注冊申請,2025年1月便快速獲批。

圖片
  圖為2025年4月2日拍攝的聖桐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特殊醫學配方用途食品氨基酸類生產車間。(受訪者供圖)

“過去這類特醫食品企業注冊大約要耗時一年半,現在4個月就完成了。”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處處長高青鬆說,特醫食品注冊流程複雜,涉及研發、生產、臨床等多環節審查,最後還需現場核查。

麵對罕見病患者“等不起”的困境,市場監管總局提出建立“特醫食品優先審評通道”,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第一時間啟動“優先審評”幫扶機製,並在注冊獲批後主動上門服務,專家團隊現場指導,將審批時限從1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幫助企業打通產品上市“最後一公裏”。

“生產許可審批極限壓縮,政府陪跑、專家指導,服務再升級,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企業副總經理於程鵬感慨。

高效的審批速度背後,是政府支持民企發展政策紅利的精準釋放和審批機製的全麵優化。

春江水暖鴨先知。哪裏營商環境好,企業就往哪裏走。改善營商環境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係統工程,需要政府久久為功、綿綿用力,積極創新政企常態化溝通機製,提高政策精準度,強化執法監督,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圖片

執筆記者:趙文君、戴小河、唐詩凝

參與記者:秦華江、王全超、侯維軼、雷肖霄

海報製作:胡戈

 

策劃:張曉鬆

統籌:白純、劉梓桐、魏婧宇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