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村遊”熱潮湧動,續寫鄉村振興“春天故事”
來源:宿遷網
2025-04-11 18:10

 

圖片

從江南古鎮到西南梯田,從非遺手作到花海攝影,從品嚐鄉村土菜到嚐試田間播種……這個春天,“村遊”成為不少遊客的出行首選。當踏青賞花與農事體驗相遇,非遺民俗與現代農業碰撞,農業、農村、農民與文化旅遊融合,鄉村旅遊日益成為拉動農村消費,助跑春日經濟的“強引擎”。

鄉村旅遊為什麼成為遊客“心頭好”?政策給力,鄉村爭氣,鄉村更年輕、更方便、更好玩了。近年來,各地通過整合財政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培育市場主體,持續推動基礎設施更完善、公共服務更到位、村莊的“顏值”“品質”不斷提升、旅遊業態不斷創新,將傳統農業景觀轉化為可持續的文旅資產。與此同時,“村遊熱”離不開互聯網平台的推動。《向往的生活》《種地吧》等一批廣受歡迎的“鄉村慢綜藝”感染著屏幕前的受眾;“村T”“村晚”“村超”“村BA”頻上熱搜,許多鮮為人知的“寶藏村莊”成了“網紅”,收藏、點讚的流量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客流量。

鄉野山間藏商機,“村遊”經濟正當紅。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日益豐富的鄉村旅遊業態勾勒出“向往的生活”,也帶來紅紅火火的鄉村經濟。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5年一季度,全國鄉村旅遊接待總人次為7.07億,同比增長8.9%;全國鄉村旅遊接待總收入4120億元,同比增長5.6%;全國鄉村旅遊從業總人數為712萬,同比增長2.2%。稻田咖啡、水上皮劃艇、林間小火車、大草坪露營、特色民宿裏圍爐煮茶……文旅與鄉村深度融合,創新了消費場景,激活了消費潛力,成為春日經濟的“新引擎”和鄉村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古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今有“詩與遠方”,中國人對鄉村有熱愛,更有期待。當前,越來越多的鄉村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見證著鄉村發展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廣西玉林鵬垌村通過文旅融合創新,打造兼具文化展示和鄉村旅遊體驗的嶺南傳統村落遺址文化景區;在貴州安順南山村,政府將600畝易澇低效田打造成油菜花海,配套地戲表演、民族服飾體驗等活動……各地隻有深挖本土資源優勢,喚醒“沉睡”的資產,圍繞遊客需求進行微創新、微聚焦,變“同質化”為“品質化”,著力打造鄉村旅遊“新IP”,才能在希望田野上書寫更多的幸福答卷。

全國上下,一場遊客和鄉村的“雙向奔赴”正隆重“上演”。期待,各地立足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不斷提升鄉村旅遊的“含金量”和“文化味”,讓鄉村有“看頭”,更有“賺頭”,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鄉村新畫卷。(周童童)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