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中印尼職業教育合作助力印尼學子圓夢
來源:新華社
2025-04-11 21:44

 新華社雅加達4月11日電 特寫|中印尼職業教育合作助力印尼學子圓夢

新華社記者陶方偉

4月的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陽光透過教學樓的窗戶灑在一台台精密的智能製造設備上,機器的操作聲與學生們熱烈的討論聲此起彼伏。

在位於雅加達穆罕默迪亞大學內的印度尼西亞魯班工坊,學生們正圍著可編程邏輯控製器(PLC)設備進行操作訓練。

“在自動化行業,PLC真的非常有用!”電氣工程專業學生伊斯瑪·娜比拉一邊調試控製麵板,一邊興奮地告訴記者,“特別是在電氣產品製造領域,它能緊跟時代發展,在工廠、機場等場所都有廣泛應用。”

記者日前走訪這座由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雅加達穆罕默迪亞大學共建的魯班工坊時了解到,這裏采用的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學模式,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深度融合。

據統計,自成立以來,印尼魯班工坊已累計培養300餘名技能型人才,並開發了涵蓋理論實踐一體化和實訓共計6門雙語課程,助力雅加達穆罕默迪亞大學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與創新能力。

隨著中印尼兩國合作不斷深化,越來越多中資企業進入印尼市場,對本土化人才的需求也愈發迫切。為破解這一難題,中印尼雙方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從最初的“絲路工匠”培育坊,到如今的印尼魯班工坊,打通了學習到就業的“最後一公裏”。

作為印尼魯班工坊最早的合作夥伴之一,中企海螺水泥在職業培訓、就業對接、人才共育等多領域同魯班工坊持續深化合作,為服務中資企業、推動中印尼職業教育合作提供了示範樣本。海螺水泥印尼區域總經理助理秦棟說:“企業最缺的就是具備國際視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專業技能的本土化人才。”

受益於魯班工坊培訓的阿斯特麗德·博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印尼魯班工坊,她不僅學會了中文,還掌握了先進的專業技能。畢業後,她入職海螺水泥的一家印尼分公司,從供應部核算員做起,如今已成長為公司中堅力量。

和阿斯特麗德一樣,德妮·馬利納在印尼魯班工坊學習期間通過了漢語水平四級考試,同時收獲了豐富的專業技能和跨文化溝通經驗。

2023年,德妮加入雅萬高鐵項目擔任客運段翻譯,成為中印尼團隊溝通的“橋梁”。“我從一個普通的印尼女孩,成長為連接兩國的紐帶,這一切都離不開在魯班工坊的學習經曆。”

雅加達穆罕默迪亞大學校長馬蒙·穆羅德說:“通過與中國院校、企業的緊密合作,我們引進了先進的教學資源和實踐平台,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2月底,印尼魯班工坊智能製造中心正式揭牌。該中心占地近300平方米,設有“電氣成套”和“智能產線”兩大功能區的現代化教學中心,為印尼培養更多電力與自動化領域的高素質技術人才。

“中心的建設既是順勢而為,更是主動作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陳洪說。他表示將繼續聚焦印尼產業發展需求,打造集技術創新、人才培養、人文交流於一體的國際產學研合作平台。

“我們期待以魯班工坊為起點,進一步拓展同中國院校和企業的合作,為印尼乃至東南亞地區的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馬蒙說。(完)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