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4月11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500億件,比2024年提前了18天,展現了我國快遞業的發展韌性,體現出我國消費市場持續擴大、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的良好態勢。
快遞業一頭連著生產供給,一頭連著消費需求,既打通千城百業、貫通供需兩端,也連通線上線下、暢通內外循環,被稱為經濟發展與消費活力的“晴雨表”。全自動化的分揀線,極速奔馳的快遞車,及時投送的快遞包裹……101天、500億件,生動注腳郵政快遞業智能化趨勢,展現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基本盤”沒有變、消費潛力不斷釋放的態勢,映照中國經濟韌性與活力。
穿梭城鄉的“毛細血管”,激活經濟大循環。快遞業如同一張四通八達的網,將城市與鄉村、企業與消費者緊密連接。僅用101天便達成500億件“戰績”,相當於全國人均快遞量約35件,每天超5億件包裹在路上飛馳。從“快遞進村”工程覆蓋超95%建製村,到春節“不打烊”保障年貨暢通無阻,快遞網絡的高效運轉不僅滿足了群眾日常需求,更成為暢通國內大循環、釋放內需潛力的關鍵支撐。
政策護航與市場創新“雙輪驅動”,跑出發展加速度。101天突破500億件的背後,是政策與市場的同頻共振。國家層麵推進“兩進一出”工程,地方政府出台冷鏈物流補貼、綠色包裝獎勵,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行業內部則通過科技創新提速增效,無人車、無人機、智能分揀線齊上陣,夜間配送、隱私麵單等創新服務層出不窮。今天的中國,快遞業正從“汗水物流”邁向“智慧物流”。
全國3000多個邊境自然村全部通郵,超過23萬處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超過22萬條快遞服務網路,構成了一張覆蓋全國、深入鄉村、通達全球的服務網絡,支持著我國快遞邁上新平台。而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顯效,高漲的“買買買”熱情,帶動快遞市場規模持續擴增。今年3月,我國快遞發展指數為401.2,同比提升5%。物流網越織越密,消費力持續釋放,強力支撐“小包裹”加速跑。
川流不息的“小包裹”,蘊藏著中國經濟的勃勃生機。202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超過1745億件,快遞業務收入超過1.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13%。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穩居世界第一。而今年僅用101天,快遞業務量就突破500億件,折射出消費市場持續回暖、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每一個“小包裹”都在寄遞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傳遞著中國經濟的信心與底氣。
“小包裹”承載大民生,貫通經濟大動脈。當快遞網絡不斷刷新速度,當包裹裏裝滿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愈發清晰可見。(鍾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