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滿勤獎”聽成“新疆”,把“超天數獎”聽成“朝鮮”……
近日,“反華專業戶”鄭國恩重回大眾視野,卻因為不懂裝懂,在鏡頭前丟盡了臉。
從“強迫勞動”到“人權迫害”,鄭國恩針對中國的所謂“研究成果”一度在西方媒體中掀起波瀾,甚至被部分別有用心的西方政客奉為“權威”。
當這個“學術騙子”的真實水平徹底暴露,更多人看清了他的真麵目。
不懂裝懂的“天才”
前不久,在法國電視二台《金錢調查》欄目播出的一期節目中,兩名自稱“獨立記者”的法國人前往中國某企業工廠進行所謂的“暗訪”,並造謠稱該工廠強迫新疆人和朝鮮人勞動。
然而,其指控的核心“證據”令人發笑——工廠員工在介紹公司福利時提到“滿勤獎”和“超天數獎”,這些所謂的記者卻錯聽為“新疆”和“朝鮮”。
更令人咋舌的是,當節目組將帶有原聲的視頻片段展示給鄭國恩時,自詡“中國問題專家”的他,竟在鏡頭前不假思索地附和稱,視頻中的中國人說的就是“新疆”和“朝鮮”,進而將其作為新疆“強迫勞動”的“鐵證”大肆批判。
節目播出後,許多中國網友和懂中文的外國網友發現了問題,湧入評論區諷刺道:“編造抹黑中國的假新聞,你們可真是傳播界的‘天才’!”目前,法國電視二台已將這期節目設為“私密”狀態,不再對外可見。
法國24小時電視台曾在2022年的一篇報道中吹噓,鄭國恩關於中國的調查報告,在沒有田野調查的條件下,“充分利用了他的漢語水平和網絡調查能力”。而鄭國恩的漢語水平到底怎麼樣,這回人盡皆知了。
“可以看出,鄭國恩聽不懂中國人說話,也看不懂中文,但他會按照自己的想象畫靶子,畫出一個所謂的‘真相’。”複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沈逸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雖不懂中文,但論胡編亂造的能力,鄭國恩可謂登峰造極。他曾在一份報告中稱“有90萬至180萬人在新疆被拘留”。但據美國獨立新聞調查網站“灰色地帶”報道,這一數據是僅憑某反華組織對8人的所謂“采訪和粗略估算”而得出的荒謬結論。
鄭國恩還擅長看圖瞎編。他曾拿出一張照片,說新疆農村維吾爾族居民在診所接受“強製性節育”,這是中國在“不遺餘力實施人口控製”。但實際上,在這張照片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參與扶貧工作,醫生們正為村民測量血壓、血糖、心電圖,並當場發放常用藥品。
幾年前抹黑新疆棉花時,鄭國恩是不折不扣的幕後推手。
到了2024年,英國廣播公司(BBC)緊隨鄭國恩的腳步,搞出了個所謂“對新疆番茄的調查”。
當年12月,鄭國恩又把目光轉向辣椒,故伎重施,稱美英超市出售的辣椒原料來自中國新疆,可能是“強迫勞動”的產物,呼籲西方企業停止使用新疆辣椒原料和產品。
“從新疆棉花到新疆番茄,再到新疆辣椒,個別西方媒體和‘造假專業戶’,躲在陰暗的‘紙牌屋’裏,樂此不疲地炮製、導演一幕幕荒謬的‘肥皂劇’,可以說不是在造謠就是在去造謠的路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一次發布會上提到鄭國恩時說,“這樣的戲碼我們已經看了太多次,老套荒誕、手法拙劣,還是趁早換個好點的‘編劇’吧!”
西方媒體的一把“槍”
現年51歲的鄭國恩是德國人。他並不姓鄭,原名阿德裏安·曾茲,鄭國恩是他自己取的中文名。
上大學時,鄭國恩開始關注西藏,寫了一篇與西藏相關的博士論文。2016年底,他又轉向所謂的“新疆研究”——他隻是多年前到新疆旅遊過一次,就把自己包裝成了“新疆問題專家”。
鄭國恩搭上BBC是在2019年。
據英國前媒體人巴裏在社交媒體上爆料,BBC在2019年找到鄭國恩,請他搜集一些材料以汙蔑中國。他最初表示:“不行,這很難,根本沒有足夠的證據。”不久後,當BBC帶著一大筆錢再次找到鄭國恩時,他馬上變了臉。
很快,鄭國恩的那些“大作”就被拿去當素材,也成了BBC等西方媒體攻擊中國的一把“槍”。
鄭國恩信奉基督教。美國《紐約時報》曾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他的涉疆虛假數據,當時他的頭銜是“歐洲文化與神學學院研究員”。這個學院位於德國西南部斯圖加特郊外的小鎮科爾塔爾,學生中有不少傳教士,他在那裏當講師。
美國獨立新聞調查網站“灰色地帶”在一篇報道中直接稱鄭國恩為“右翼宗教極端分子”。在與他人合著的一本名為《值得逃離》的書中,鄭國恩表示,基督教以外的所有其他宗教信仰“都是受到魔鬼撒旦的啟發”,並詛咒“拒絕信仰耶穌的人將被判處永遠的懲罰”。
他還時不時宣稱上帝的末日啟示會很快來臨,拒絕皈依基督教的猶太人將被“消滅”並被推進“赤熱火爐”中。
英國作家福迪曾評價鄭國恩,盡管宗教信仰並不能作為判斷一個人的依據,但他的信仰已經處於福音派教徒保守光譜的最右翼,“與瘋癲和完全歇斯底裏的思想接壤”。
鄭國恩將自己的“反華狂熱”包裝為“受上帝指引”。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采訪時,他說自己“從《聖經》的世界觀出發,教育人們用基督教義影響萬國”,並說“我非常清楚地感受到,自己被神帶領去做新疆研究,它變得像一個傳教任務,或者說一個神聖任務”。
但事實上,鄭國恩此前所謂的“新疆研究成果”已多次被證明是虛假信息。可見,這個所謂的“新疆問題專家”隻是一個毫無操守、裝腔作勢、滿心私利的“學術騙子”。
“喪鍾已經敲響”
眼下,鄭國恩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當初為了編造所謂的“反華證據”,美國前白宮首席戰略師、總統高級顧問史蒂夫·班農曾花重金收買鄭國恩,請他加入一個反華基金會。
該基金會於1993年由美國國會批準設立,被稱為“新納粹分子、法西斯分子和反猶太極端分子的庇護所”,在全球早已臭名昭著。鄭國恩卻在這裏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後來,“伯樂”班農成為棄子,鄭國恩少了一座“大靠山”。
以往,許多反華機構的運作依賴於美國國際開發署定期打錢。近段時間以來,埃隆·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在美國掀起了一場裁員風暴,運轉超過60年的國際開發署被關停。
BBC在公告中表示,與許多國際發展組織一樣,BBC也受到了美國政府資金暫停的影響,這筆資金約占其2023年至2024年收入的8%。
沈逸表示,這次鄭國恩“翻車”,一定會讓其學術報告的真實性再次遭到質疑。在西方反華媒體資金被大幅裁撤的當下,這種“學術騙子”自然首當其衝。
“喪鍾已經敲響。”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對環球人物記者說,“鄭國恩就是吃反華這碗飯的。隨著美國等西方國家政府預算大幅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署等反華資助機構關張,這些靠反華謀生的人很可能徹底失去收入,多行不義的‘鄭國恩們’已是大難臨頭。”
監製:張 勉
編審:孫夏力
編輯:許 曄
來源: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