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越南丨跨越千年 文明互鑒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5-04-15 09:38

 初到越南的中國人,常常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熟悉感。從愛拍照的人群到繁忙擁擠的交通;從街頭類似的美食到聚會時愛嗑瓜子的習慣;從過春節等傳統節日到待人接物的方式,越南人與中國人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這種相似,並非偶然,而是兩國跨越千年、文明互鑒所孕育出的親切感與心靈契合。

圖片

為了尋找中越文化的淵源,第一站,我們來到了河內文廟。

始建於1070年的河內文廟,是越南曆史上最早的高等學府。

圖片

楊德心 越南青年中文教師:文廟對於我們越南人,就如同孔廟之於中國人。

數百年來,越南的讀書人在這裏學習漢字,誦讀《四書五經》,投身科舉,立誌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圖片

如今的文廟雖已不再舉行科舉,卻依然承載著人們對知識的敬畏和對未來的期許。每逢考試或畢業時節,這裏總是人潮湧動,學生與家長一起前來祭拜,虔誠祈願學業有成。

圖片

越南女學生:因為這裏是一個神聖的地方,學生們來這兒拍畢業照,大家來文廟祭拜,希望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河內文廟內不僅供奉著孔子,也供奉著畢生致力於儒學傳播的越南儒學大家朱文安。

從古代書聲琅琅的講堂,到今天熱切祈願的學子,文廟所承載的,是中越兩國千年來對知識、教育與儒家精神的共同敬仰與傳承。

圖片

2025年,正值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跨越千年的文化紐帶,在這一刻煥發出青春的活力。越南青年舞蹈演員武明英正指導廣西的學生們排練一支融合了兩國元素的歌舞節目,明天他們將參加一場中越青年人文交流活動。

圖片

武明英 越南青年舞蹈演員:我11歲就來到了廣西藝術學院。我用中國舞蹈的元素跟越南舞蹈元素融合在一起,就是相當於把兩國的文化交流展現給大家。

活動當天,武明英比自己上台還緊張,她的中國學生們在舞台上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段旋律,都是對兩國文化交流的生動詮釋。

圖片

近年來,中越兩國青年人文交流不斷深入,不僅有語言學習和留學,更有在文學、藝術、高科技等更廣闊領域的合作。中越兩國青年正以自己的方式書寫中越文明互鑒的新篇章。

圖片

楊德心 越南青年教師:現在我也是一名漢語老師,把越南和中國的優秀傳統傳播給更多人知道。

圖片

武明英 越南青年舞蹈演員:中越友誼越來越緊密。青年的留學生們或者是中國朋友來到越南,能看到我們越南的藝術或者是我們的文化。

圖片

阮氏絨 越南中文翻譯:打算繼續從事我現在的翻譯工作,因為我覺得翻譯不僅是語言的工作,更多的是文化,兩個之間的文化交流。

 

總監製丨曹毅 李風監製丨翟磊 何治錦記者丨宋煥鈺攝像丨王楠 蘇子傑

視頻地址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