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紫金e評:一“脈”相連,中老鐵路一“路”緊牽
來源:中國江蘇網
2025-04-15 17:33

 “誌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日前,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迎來開行兩周年,累計發送旅客191萬人次,其中跨境旅客48.7萬人次,覆蓋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列車始發正點率達到100%、終到正點率99%,運輸安全平穩有序。

文化交融,增進民心相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據悉,兩年多來49萬跨境旅客中,大部分來自東盟國家,還有許多其他免簽國旅客。中老鐵路成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走廊。不同民族的人們在這裏相遇、相知,文化的交流與碰撞綻放出絢麗火花。以文化互鑒,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與友誼,中老鐵路讓“黃金紐帶”既成為交通的連接,更成為兩國人民間心靈的溝通,為區域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提速增效,暢通發展動脈。“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生命。”中老鐵路開通兩年來,運輸效率持續提升,昆明到萬象運行時間壓縮,口岸通關時間縮短,日均出入境人數大幅增長。鐵路部門持續與海關、邊檢等多方聯動,追求效率的腳步不停歇。比如,推動“智慧口岸”建設,如同為通關流程裝上了智慧大腦,實現數據快速交互與精準處理……借助科技力量,中老鐵路讓人員與貨物在“黃金紐帶”上暢行無阻,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中老鐵路串聯起眾多旅遊名城,催生了文旅新業態,拉動了沿線消費,而中老鐵路的經濟價值遠不止於此。沿線地區資源豐富,打造跨境產業合作區,就像搭建起一座經濟合作的橋梁。例如,利用冷鏈物流技術降低東南亞水果運輸成本,讓新鮮水果快速擺上各地餐桌,既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又促進了貿易發展。“心”“新”相映,中老鐵路將“通道經濟”轉化為“生態經濟”,讓產業在“黃金紐帶”上蓬勃發展,中老鐵路助力兩國間形成互利共贏的產業格局。

攜手前行,共創美好未來。“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中老鐵路的兩年實踐充分證明,一條鐵路可以重塑區域格局。以效率為基,讓運輸更加便捷高效;以經濟為脈,促進產業協同發展;以文化為魂,增進民心相通。繼續攜手合作,讓中老鐵路這條“黃金紐帶”在互利共贏的道路上越走越寬,為地區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成為連接各國人民友誼與合作的永恒橋梁。(苗瑞祥)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