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小紅書
覆蓋著一層白霜的藍莓、頂著一團蓬鬆奶油的麵包、撒著海苔碎的煎蛋……這不是美食合集,而是“捏捏”展示。捏捏,即矽膠慢回彈類玩具,一種在十幾年前就曾出現的小玩具,如今從小賣部的角落搖身一變登上了社交媒體的熱門。
捏捏,怎麼就拿捏住了年輕人的心呢?
“捏捏”玩具類型眾多
它是怎麼走紅的
按照捏捏區博主們的介紹,捏捏玩具按照手感和回彈速度的不同分成多個類型:回彈速度快、比較輕軟、按下去感覺咕嘰咕嘰的非常有彈性的是水感捏捏;回彈慢且比較厚實的被稱作泥感捏捏;介於水感和泥感之間的就是水泥感捏捏,有一定的厚度和阻力但是回彈又較快;另外還有一種為奶油感捏捏,得名於手感像奶油一樣蓬鬆柔軟。因手感不同,這幾個類型下麵還細分出更多的捏捏類型,如容易推開但是手感厚實一點的叫厚奶油捏捏,手感超級細的叫稀奶油捏捏。此外還有爛水感、爛泥感、爆漿感、脆感……新手要入坑光是這些捏捏行話就得看暈頭。
曾喜歡過捏捏但是已退坑的個人玩家美美告訴記者,有很多新造出來的叫法其實是一種噱頭,“實際上沒有分到那麼細,不同店家調製原料的比例不同,出來的成品各有差異,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水感和泥感兩種,更直白地講就是軟的和硬的。有的人比較沒力氣,捏軟的就很舒服,有的人就覺得要大力捏使勁揉才爽。”
慢回彈類玩具的誕生可能得追溯到千禧年初。在2005年熱播的電視劇《野豬大改造》中就曾出現高中生主角團提出製作慢回彈類玩具掛件的情節。那時候,比較大型的超市會售賣從海外進口的慢回彈玩具,後來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廠家製作出售類似玩具。但是當時該類型玩具款式不算特別多,麵包、吐司是最為常見的款式,一些款式聞起來還有類似於麵包的甜甜的香氣,主要的材質以慢回彈海綿為主。質量上,製作得並不算特別逼真,略微黏手的海綿材質放久了還會變得灰撲撲的。
大概從2022年前後,慢回彈玩具在國內才開始走紅。其中,短視頻平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方麵,解壓視頻興起,不少博主在錄製聲音類解壓視頻的時候會使用具有慢回彈性質的道具,按壓玩具時產生的細微的咕嘰咕嘰的聲音令不少人上頭。
另一方麵,社交媒體的推動不可小覷,包括“我不是胖虎”“小劉鴨”等知名漫畫IP進入捏捏市場,開發自己IP的捏捏,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到了捏捏。此外,小紅書等年輕人為主的社交平台上出現的大量捏捏體驗視頻也吸引很多人入坑,捏捏的品相也由此進化,從早年間粗糙的圖案印刷變得越來越精致、越來越逼真,材料也從慢回彈海綿為主轉向了以矽膠為主。捏捏玩具的風格,也奔向了兩個賽道:一是足夠萌、足夠可愛的;另一個則是追求以假亂真,越是真假難辨越能吸引人。
花千元買“名家”捏捏?
捏捏消費二三事
逼真、好看,這是趙小姐喜歡捏捏最主要的原因。“我是顏控,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外觀。我關注的捏捏都是以食物為造型的,做得非常逼真、好看。在挑選的時候比起捏捏的手感,我更在意的是它外觀和質量。”趙小姐告訴記者,她會入坑捏捏,源於某直播平台。當時,該平台給她推薦了一家比較火的捏捏直播,“那是第一次見到捏捏,也是第一次知道捏捏,比較好奇,就進去看了一下。”不過大數據已經記住了趙小姐的興趣點,其他APP都開始給她推送捏捏的有關內容,“再加上捏捏這個產品從外觀上確實很吸引我,我就嚐試下單買了幾次,發現還挺好玩的,就入坑了。”現在趙小姐大概有12個捏捏,還有兩個捏捏要等到7月份才能發貨。
從各個電商平台、社交平台來看,捏捏的賣家不僅有流水線、規模化生產的工作室、工廠,還有很多個人賣家,有些賣家將賣捏捏作為自己的一項副業。這其中也出現了一些“網紅店家”,或是因為造型審美好或是因為材質手感好,獲得相當高的關注,熱門店家的捏捏排隊等待發貨是常有的事。
熱門商家、網紅商家的產品價格略高一些也正常,但有的捏捏價格就高得令人震驚。數百元起步的已不能叫人驚掉下巴,還有掛價三四千元的。要問為什麼這些手作捏捏賣這麼貴,稀有限定款具有唯一性、食品級矽膠原料更貴等等都是原因,當然也不能排除其中還有黃牛炒作的原因。
小可不玩捏捏,但她經常觀看捏捏視頻,對高價捏捏,她表示出了強烈的不理解:“這不就是很普通的解壓玩具嗎?這炒個什麼勁兒?什麼工藝值得上千啊?”
趙小姐也不能接受昂貴的捏捏,“我的捏捏平均是40到60塊錢,最貴的是68塊,我能接受的價格最貴也就不超過80塊。對於二手平台上炒到上千元的捏捏,我覺得大可不必,我是理性消費的類型。”
買家中毒賣家也中毒
捏捏雖好但小心有毒
捏捏雖然很火,但是避雷帖子一點也不少,其中討論最為激烈的就是捏捏可能有毒。
甲醛可能存在超標問題被捏捏買家經常提起。“我剛買了一堆捏捏,香精味很大,總覺得不對勁,拿甲醛儀測試了一下直接超標了,這兩天還在不停長痘,朋友說可能就是捏捏造成的,直接把一箱都丟了,姐妹們都注意啊,特別是給小朋友買的!”“最近買了一個甲醛儀,測了一下捏捏,發現居然甲醛嚴重超標了,甲醛超過0.08就已經超過了正常範圍,捏捏竟然達到了0.1幾,儀器閃紅燈了!”
在捏捏有毒這個問題上,賣家也同受其害,有賣家在社交平台上發帖講述自己的經曆,“不敢做捏捏了,連PVC袋子都有毒,這兩天越做越犯惡心,還發燒嘔吐了。PVC袋子工業塑膠味真的好臭,手上也會有殘留的氣味。”除此之外,捏捏還給一些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傷害,因為有些捏捏追求造型上的超級逼真,因此發生過誤食事件。
就捏捏玩具而言,市場監管目前還存在不力的情況,買家購買到不合格原料的捏捏也很難追溯維權,很多手作賣家對於製作捏捏中使用的這些化工合成品的危害性和自我保護方法更是一知半解,“我認為品質好的捏捏不僅是外觀造型、質量還有手感,還要考慮產品是否會危害人體健康。”趙女士表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