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報道了爆火月餘的“10元手衝咖啡”韓阿姨,在流量退潮後生活歸於平靜,引起網友熱議。“網紅小店”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又能否做到“長紅”?記者了解到,南京不少“網紅小店”也在接待大批遊客的同時尋求“變身”,有的開出分店,有的要建博物館,還有的做起慈善,在抓住特色的同時,也希望能帶給更多人不同的體驗。記者探訪了網絡“圈粉”600餘萬的“郭阿姨月亮饃”、30多平方米小店賣千種冷飲的“深海冷飲大叔”,以及“又見炊煙”的柴火餛飩店,聽店主們分享走紅後的生活,探尋他們“長紅”的密碼。
郭阿姨月亮饃:真誠最重要,把粉絲都當成孩子
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郭阿姨月亮饃新街口店,看到兩個女孩在給郭阿姨郭靜拍攝短視頻,兩個小夥一口氣買了7個月亮饃。作為南京的初代網紅,郭阿姨在短視頻平台擁有600餘萬粉絲。過去11年,她從最初的三江夜市小攤位發展成3家門店,分布在新街口、義烏美食街和三江學院附近。郭阿姨還準備和老公在楚翹城再經營一個攤位,想趁年輕為孩子攢點錢。她除了滿足自家日常生活外,還要給10多位員工發工資。
郭阿姨從三江夜市的攤位搬到了新的門店
“孩子,這麼多你覺得夠不夠?不夠了要說,孩子……”2018年8月底,郭阿姨開始受到網友關注。她賣月亮饃時不停地給顧客加豆皮、烤腸和裏脊肉,撐滿了整個月亮饃。她回憶道,當時無意間火起來了,一個人買月亮饃,給她拍了一個視頻,就在網上火起來了。後來三江學院的兩個小姑娘又給她拍了視頻,在網上就更火了。能夠在網絡爆火,讓郭阿姨感到非常開心,覺得和孩子們在一起很減壓。
郭阿姨稱,她曾有一段時間因為忙很少更新作品,以至於很多網友問:“阿姨,你現在都不更新視頻了,也不知道你在哪裏擺攤。”每當有網友詢問時,郭阿姨都會回複網友當天的工作位置,方便網友到現場打卡。采訪現場,還有一位小夥說:“阿姨,我刷過你的視頻。”郭阿姨笑著回答:“不求大家關注我賬號,刷到的時候給阿姨點個讚就行。”
郭阿姨從不認為自己是網紅,也沒有想過如何提高網絡影響力。她告訴記者:“我隻是像大家一樣發點小視頻,把生活中好玩、有趣、有意義的事情分享給大家。我想把月亮饃做好,把服務搞好,把質量提高。”記者看到,郭阿姨的短視頻賬號裏全都是和顧客的互動內容,有一條和外賣小哥互動的視頻獲得了264萬點讚。外賣小哥要趕時間,她用最快的速度給小哥做好了月亮饃,還加了很多豆皮。
談到月亮饃能夠持續火爆的原因,郭阿姨認為主要是經濟實惠,“很多大學生節約用錢,月亮饃自然是很好的選擇。”在她看來,無論開哪種店鋪,誠信和真誠非常重要。“感謝孩子們的愛戴和愛護,讓大家知道了月亮饃。我給自己的定位是努力生活的人,希望永遠讓孩子們看到一個踏實、值得信賴的郭阿姨。”
“深海冷飲”大叔:紅不紅不重要,老老實實做生意
“冰棒馬頭牌,馬頭牌冰棒,香蕉橘子冰棒,赤豆冰棒。”行走在南京市秦淮區仁壽裏,很多遊客都會被深海冷飲批發超市吸引,仿佛置身童年歲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30多平方米的冷飲店擺了20多台冰櫃,涵蓋了高、中、低端近千種產品,從5毛錢的冰棒到幾十元的進口雪糕都有。老板“深海冷飲大叔”何樹濱經營這家小店已有30多年,他告訴記者:“在這裏可以找到赤豆元宵、白玉茶、香芋杯、大赤豆等冷飲,希望大家能找回南京人童年的記憶。”
何樹濱拿著南京人記憶中的“馬頭牌”冷飲
何樹濱的目標是打造南京的冷飲博物館,讓各個年齡段的顧客都能買到心儀產品。記者看到,店鋪牆上掛滿了手寫海報和電影劇照,白色紙板上寫著“香草朗姆葡萄”“玫瑰花冰激淩”“中街1946”等,很多人拍照打卡。20世紀80年代初,何樹濱曾學過表演,作為電影演員,參演過《寒夜》《今夜星光燦爛》等8部電影,還和許還山、潘虹等有交集。不過何樹濱並沒在電影演員道路上走太遠,他告訴記者:“人家都是電影學院畢業,我是說山東快書出身,演的都是小配角,顯然不適合長久發展。”
後來,何樹濱下海經商,先在合資企業當過高管,又到美國發展,但做生意失敗了。沒有辦法,他想換種生活方式。何樹濱想到夏天沒有空調和電風扇,市民隻能靠芭蕉扇和老冰棒防暑降溫,便做起了賣冰棒的生意。1988年夏天,他在南京仁壽裏租了一家店鋪開了冷飲超市,還親手把店的兩麵牆砌好。他買來冰櫃,尋找銷售渠道,探索銷售方法,慢慢發展起來。
何樹濱說:“國外冷飲品種單一,而中國的冷飲各式各樣,杯式、棒式、散裝、袋裝的都有。我的店裏不僅有牛奶、巧克力等常見口味的雪糕,還有馬來西亞原裝進口的黑刺榴蓮雪糕,吸引了國內外的遊客打卡。”
2018年,何樹濱注冊短視頻賬號宣傳小店,開始學運營、拍視頻、開直播,分享日常生活,最多時全網擁有268萬粉絲。在他看來,網友很熱情。他在一次直播時,一個網友不斷地打賞,“連我都震驚了,我說不接受打賞,但網友還在打賞,我就下播了。”
因為工作忙,何樹濱去年停止更新短視頻賬號內容,少了很多粉絲。不過他看得很淡,覺得順其自然就好,“我演電影的時候就火爆過,在南京工人文化宮張貼過我的劇照,前幾年南京的地鐵站也有我的劇照。人紅不紅無所謂,關鍵要老老實實做生意。”
柴火餛飩爺爺:推出“A套餐”,互幫互助最重要
在老門東商業街旁,有一家名為“又見炊煙”的柴火餛飩店。店主尹正根今年75歲,被稱為“柴火餛飩爺爺”。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店裏時,他正坐在裏屋包餛飩。隻見他右手拿根筷子蘸點肉餡,然後將肉餡放在薄薄的餛飩皮上,左手卷起、捏緊,一秒就可以包好一個餛飩。尹正根稱,現在的生意非常好,從早上八點半營業到晚上八點半,能賣出100多碗。
尹正根在巷子裏忙碌
尹正根因為在一場暴雨中不慌不忙接待躲雨的市民走紅,溫馨的故事被不少媒體報道。而隨後,不少網友發現他滿頭白發,又留著白胡子,很像漫畫家宮崎駿,又因此在網絡上走紅。他告訴記者,其中還有一段趣事。2018年,他常去的老剃頭店搬走了。他每次花費半天坐公交去刮胡子,嫌耽誤時間,便再也沒有到理發店刮胡子,本是無心,如今卻成為了比較有辨識度的個人形象,甚至還有網友親切地給他起了外號。
隨著報道的媒體越來越多,來小店打卡的自媒體和網友也多了起來。尹正根告訴記者:“我們過慣了普通的日子,從來沒有想過出名,更沒有想過會火起來。”他坦言這給了他很多壓力,覺得沒準備好,“人怕出名豬怕壯,萬一做不好怎麼辦?”
尹正根擺攤賣餛飩已經近40年,老百姓常說“好肉不剁餡”,但他卻選擇買豬前腿肉。他不在餡裏放味精,也不放其他添加劑,還用柴火燒鍋、營造出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有人去店裏拍攝,尹正根會免費請吃一碗餛飩,但大家還是會偷偷給錢。記者看到,尹正根的店裏還有“A套餐”,隻要在店裏報出“A套餐”,就可以隨吃隨走,不用付錢。他覺得人遇到困難是暫時的,大家互幫互助就能渡過難關。
尹正根的柴火餛飩店
目前,尹正根的餛飩店由他和老伴、兒子、女兒共同打理。作為小店的“全能型人才”,他劈柴、燒鍋、煨湯、包餛飩、下餛飩、刷碗等什麼都做,每天5點多就要起床。雖然很辛苦,但他非常開心。他坦言,等快幹不動的時候,想帶著老伴到北京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再到其他地方走走。
“網紅小店”何以受關注?
核心特色是“匠人匠心”
這些小店為什麼會受到大家關注?短視頻博主“楠神日記”認為小店店主的個人魅力強,又禮貌待客,滿足了短視頻傳播的爆點。他表示,拍攝咖啡阿姨、餛飩爺爺等,也很容易給賬號漲粉。在“楠神日記”看來,“網紅小店”的產能有限,短暫增加人手提高產能可以,但要長久發展,唯一出路還是要服務老顧客和周邊客人。他坦言,社區小店本質上看產品,網絡流量來也快、去也快,“他們本人不能脫離門店日常運營,一旦脫離後,大家就沒興趣了。老門東餛飩爺爺、紅山動物園的崔姐鴨血粉絲能長久,滿足了網友對‘匠人匠心’的想象。”
何樹濱稱,每個店都有自己的靈魂,深海冷飲批發超市雖然引起很多人模仿,但模仿者都沒有成功。他告訴記者:“小店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讓產品更加豐富,把客戶服務好。我嚐過店內的每種冷飲,知道口感怎麼樣,它們適合哪些消費人群。隻要到我店裏的顧客,都能買到心儀產品。”談到開店秘訣,尹正根也表示,不虛偽就行了,有什麼講什麼,“做到不賣慘、不賣噱頭、不端架子、不講高深理論,平平常常地和顧客聊天。”
小巷內的“煙火氣”因這些小店興旺
江蘇旅遊職業學院閔二虎副教授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從當前市場看,具有傳承性、獨特性、大眾性的小店更容易受老百姓喜歡(無外乎價格、分量、口味等幾個因素)。他認為小店想要有生命力,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從經營角度來看,所謂特色並非指所有產品都具有特色,店裏某幾樣菜品具有典型特色就可以了,是其他店沒有辦法複製的。他說:“現在大家很喜歡去藏在巷子裏的‘蒼蠅小館’,這些店的飯菜味道不錯,價格適中,環境舒適,很適合三五個朋友相聚,契合了老百姓的消費心理。”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閆春旭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