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商務廳發布步行街改造提升典型案例。無錫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位於無錫市中心南端,以古運河為中軸、清名橋為核心,北起跨塘橋,南至清名橋核心區,東起向陽路,西至定勝河沿線,核心區占地麵積18.78公頃。近年來,無錫市針對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文商旅”融合發展的問題,采取保護傳承曆史文脈、高質引育產業發展、全麵複興運河旅遊等一係列措施,著力推動街區加強軟硬件建設,提升“文商旅”融合發展質量,實現街區改造提升前後客流量同比增長35%,營業額同比增長41%。
無錫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
街區以運河文化、工商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為重點,開展曆史文脈建設。運河文化方麵,修建了運河文化藝術館,梳理出三千年大運河文明史中的重大曆史事件,並以大量寫實主義油畫為主要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大運河偉大文明史;工商文化方麵,建成中國絲業博物館,修複“絲業大王”薛南溟舊居和“電氣大王”祝大椿故居,集中展現了民族工商業的輝煌成就,同時修複建成窯群遺址博物館,全方位、立體化展現明清時期民窯手工業的輝煌;民俗文化方麵,街區將以南長街、南下塘修複的民居為載體,打造“最無錫”的老字號民宿區,全麵展示江南水弄堂的民俗民風,再現傳統經典的民間風俗和藝術。
街區每年接待國內外消費者約3000萬人次,形成南長街休閑一條街、南門頭上美食街、錦泰高端餐飲片區、南下塘老字號特色街、N1955南下塘文化創意園等一批新興產業集群。近年來,無錫市以街區為載體,舉辦了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城市美食節、民俗文化節、古運河國際風情夜遊節、“今夜‘梁’宵”夜市等100多場豐富多彩的大型文商旅主題活動。
無錫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夜景
街區以南禪寺觀光旅遊、南長街南下塘休閑旅遊、清名橋文化旅遊為總體定位,以水上遊船和街區電動觀光車為主要載體,通過整合古運河、中國絲業博物館、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祝大椿故居等各類資源,創設水上遊、岸上走等特色旅遊線路,同時通過引進具有人文藝術氛圍的業態,如名家藝術工作室、攝影工作室、高級手工定製作坊、創意禮品店等相關產業,形成一個以“慢生活”為特色、運河文化氣息濃烈、江南地域傳統特色濃鬱的文化型旅遊休閑度假社區。
自開街以來,街區接待量持續上升,2023年全年接待量高達3000萬人次,與完成改造前相比提升35%。2024年以來,街區在元旦三天小長假累計接待遊客143.15萬人次,同比增長58.9%;在五一小長假僅第一天就湧入38萬人次,同比增長37%。
商業氛圍更加濃厚。2023年,街區實現營業收入6億多元,與完成改造前相比提升41%。街區業態豐富,現有文商旅體娛等各類商戶500餘家,先後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的江蘇首店17家、無錫首店37家。2023年無錫運河彙項目開街以來,街區加強夜間經濟發展力度,先後舉辦了20餘場夜間潮流活動,成為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打卡地。
改造提升成果斐然。街區以清名橋區域為核心,共完成保護性修複15.3萬平方米,完成中國絲業博物館、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水仙道院、和平書場、遊客中心等重要節點的修繕改造,完成薛南溟舊居、王紹先老宅、張氏嘉樂堂、祝大椿故居等14處文物古跡的修複工作,累計修繕或複建南長街兩側、南下塘沿河建築約5.8萬平方米。街區內伯瀆港區域、古窯區域、中萃南區域修繕及改擴建項目成功入選2023年度中國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築改造典型案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兢
編輯:王麗麗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