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運河”到“北京中軸線”,這些“世界遺產”來自中國
2024-07-27 19:17

新華社新德裏7月27日電 新聞背景|從“大運河”到“北京中軸線”,這些“世界遺產”來自中國

新華社記者 伍嶽 陳冬書

正在印度新德裏召開的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27日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前一天,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同樣申遺成功。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

中國是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2014年以來,中國共有14個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4年:

“大運河”、絲綢之路

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提交的“大運河”,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提交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申請報告獲得批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絲綢之路形容為東西方之間融合與交流的對話之路,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重要貢獻。大運河則是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業革命前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土木工程項目。

2015年:

土司遺址

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土司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在評估報告中指出,中國土司遺址展現了中央政權與地方族群在民族文化傳承和國家認同方麵的人類價值觀交流,聯合申遺的三處遺址是中國西南部地區土司管理製度的獨特見證。

2016年: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神農架

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藝術文化景觀、湖北神農架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會認為,廣西左江花山岩畫藝術文化景觀之所以入選,是因為其把景觀、岩畫與中國南方壯族先民駱越人生動而豐富的社會生活融合在一起所顯示的獨特性。湖北神農架被視為野生動植物的“寶庫”,尤以豐富的植物多樣性聞名。

2017年:

鼓浪嶼、可可西裏

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鼓浪嶼:曆史國際社區”與中國青海省可可西裏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認為,鼓浪嶼展現了在亞洲全球化早期多種價值觀的碰撞、互動和融合,其建築特色與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及歐洲在建築、傳統和文化價值觀上的交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青海可可西裏符合自然遺產的標準,並具有較高的完整性、真實性,保護管理整體狀況良好。

2018年:

梵淨山

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貴州省梵淨山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說,梵淨山滿足世界自然遺產生物多樣性標準和完整性要求,展現和保存了中亞熱帶孤島山嶽生態係統和顯著的生物多樣性。

2019年:

良渚古城遺址、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和中國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表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並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係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具有“突出普遍價值”,中國政府采取的保護措施受到肯定。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在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評審,上海崇明東灘等5處提名地擴展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21年:

泉州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會認為,該項目反映了特定曆史時期獨特而傑出的港口城市空間結構,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世紀至14世紀逐漸崛起並蓬勃發展,成為東亞和東南亞貿易網絡的海上樞紐,對東亞和東南亞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023年:

普洱景邁山

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項目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會認為,這一獨特的古茶林保護管理體係充分尊重當地氣候條件、地形特征和動植物種群,實現了對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及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展現了山地環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對自然資源互補性利用的獨創傳統。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