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新聞的窗口,了解黨的奮鬥史、國家的進步史,激發愛國熱情,凝聚奮進力量,8月2日上午,“青春與祖國同行”2024澳門大學生江蘇實習實踐計劃的三十多名蘇澳大學生參訪新華日報報史館,了解新華日報的光輝曆程,感悟新聞人始終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份全國性政治機關報,《新華日報》至今已走過86年的光輝曆程,幾乎濃縮了整整一部黨的革命史和發展史,是極其珍貴的、活的“革命文物”。
蘇澳大學生在講解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明亮大氣的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幅油畫。序廳內,《1964·毛澤東三題〈新華日報〉》《周恩來閱讀〈新華日報〉》兩幅油畫,傳神展現黨的老一輩領導人對《新華日報》的關愛。毛澤東十分關注《新華日報》的辦報工作,分別於1949年、1953年、1964年三次為《新華日報》題寫報頭。周恩來領導創辦《新華日報》,擔任董事長。
“一張《新華日報》頂一顆炮彈,而且《新華日報》天天在作戰,向敵人發射出千萬顆炮彈。”朱德曾經這樣評價《新華日報》。
參觀過程中,大家跟隨講解員的腳步,沿著曆史脈絡,與《新華日報》發展的眾多故事篇章進行“沉浸式”對話。館內的馬蹄桌、老相機、照片影印機、排字架、手工記賬本、投稿原件等400多件珍貴的曆史實物和文獻資料,再現了《新華日報》創刊以來一路滄桑巨變。大家認真聆聽講解,觀看報史館內的一張張老報紙、一幅幅老照片、一份份手稿、一個個老物件,了解《新華日報》發展背後動人心魄的故事,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新聞宣傳工作者堅韌不拔的拚搏奮鬥精神。
中國人民大學的澳門學生黃之傑說:“參觀完《新華日報》報史館後,我對抗日戰爭期間新聞人所承擔的曆史責任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種體驗彷佛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解讀史實,使我得以領略到老一輩革命家們深厚的愛國情懷與無畏向前的精神。這份經曆對我作為新時代青年而言極具啟發性,它激勵我去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專業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
“報史館中背著報館打遊擊的場景畫麵令我印象深刻。還有那一麵《新華日報》華北版犧牲烈士的牆讓我非常震撼,那一麵牆上很多人連一張照片都沒有,還有一名烈士韓醫生連名字也不全,讓我感覺很心酸。他們為國家而犧牲的壯舉深深感動了我。”南京醫科大學的澳門學生林詩祺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學醫的學生,我也要向這些優秀的革命前輩學習,心懷祖國,無懼風雨,未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報史館內陳列的每一份報紙、每一張照片、每一件文物都訴說著新華日報86年來的風雨兼程和輝煌成就。它們濃縮了中華民族光輝的曆史進程,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這種曆史的厚重感,讓我對新聞事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江蘇大學生誌願者、南京財經大學學生樊蘇祺表示:“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一代又一代新聞人在時代洪流中堅守真相、傳遞正能量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以史為鑒、麵向未來,勇擔時代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見習記者 顧茜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攝影 朱思琪
編輯:王麗麗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