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難尋,南京的螢火蟲去哪兒了?
2024-08-03 10:10

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每年夏季,去往靈穀寺、老山賞螢火蟲都是南京的一項熱門活動,而今夏,“尋螢”的遊客普遍反映,和前幾年夜空中的微光片片相比,今年隻能在樹叢裏尋得零零星星的閃光。曾經閃爍著光點“夜深入幃”的螢火蟲,如今似乎正悄悄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前幾天,驢友“小被”向記者吐槽說,自己去了幾個打卡點,從六月底斷斷續續尋找到八月初,見到的螢火蟲“比蒼蠅還小”。螢火蟲究竟去哪兒了?記者聯係上資深蟲友兼攝影師ICE,跟隨他的鏡頭,前往素有“螢火之森”美譽的老山老母豬溝,展開一場探索之旅。

山野覓蹤螢火稀

此次旅程,應記者要求,ICE全程直播,記者自始至終與其保持聯係。“別抱太大希望。”上山之前,ICE就打好了預防針。“景區裏根本沒有,山裏可能還有些,不過也少。”

晚上六點,按計劃從大堰驛站出發,ICE深入老母豬溝,晚八點左右到達網傳的“最佳螢火蟲觀賞點”金書橋附近。沿著山路尋覓,卻始終沒有螢火蟲的跡象。

旅途中,專程來找螢火蟲的驢友們三五成群,經過詢問後發現僅有一兩批跟團出行的“專業冒險家”有幸拍到了林中的星星點點,大部分遊客的“尋蟲之旅”都撲了個空。“放假出門走走,就當來鍛煉身體了。”回家路上的顧先生對此十分樂觀。

在尋蟲路上與一些遊客擦肩而過時,ICE嗅到撲鼻的藥水氣味。“沒辦法,老山我來好幾次了,夏天蚊蟲真的很多。”一位自稱“花露水重度依賴者”的女士表示,老山上的“土著”可遠不止螢火蟲,更多的是隨處可見的竹節蟲,運氣不好還會被蜱蟲咬傷。ICE介紹道,無論是嘈雜的環境,還是驅散蚊蟲的氣霧劑、藥液,都會造成螢火蟲出沒頻率的降低。此外,夜間過於強烈的燈光還會影響昆蟲尾部光信號的傳播,幹擾定位,導致螢火蟲數量的減少。

雖然一路不見蹤影,ICE的鏡頭最終還是在金書橋附近的草叢中發現了一隻螢火蟲,確實如“被子”所說,蔫頭耷腦,沒什麼活力。橋上不少遊客表示,今年螢火蟲著實難尋。

螢火蟲“獨苗”

為什麼螢火蟲越來越少?

為什麼今年南京螢火蟲的數量與往年相比如此稀少?螢火蟲的銷聲匿跡又是否與今年的高溫天氣有關呢?為了解決“螢火蟲消失之謎”,記者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專業副教授江曉東尋求答案。

江副教授表示,高溫會影響到動植物的取食和生存的環境,過高的溫度會降低動物的取食量。“氣溫的變化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平均狀態改變以後,異常氣溫的出現頻率會顯著增加。”研究表明,每增加一個攝氏度,動物取食量會減少3%到5%。 過高的溫度還會導致昆蟲麵臨脫水,代謝紊亂和生存能力下降的問題。

據了解,在極端高溫下,螢火蟲可能會表現出減緩活動、尋找陰涼處或停止進食等行為,以降低體溫和減輕熱應激。江副教授強調,除了氣溫的升高,螢火蟲適宜生存環境的破壞、光汙染、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人為的捕捉也是影響其生存的重要因素。“螢火蟲在成蟲階段之前是不能飛行的,一旦原始的生活環境被破壞,對幼蟲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幼蟲難以生存,夏季的成蟲自然就無影無蹤了。”

麵臨挑戰,我們應該如何“重尋微光”呢?當下倡導的“雙碳”是一計良策:通過節能減排,緩解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氬氮、氮氧化合物等溫室氣體造成的氣候變暖,為螢火蟲的生存、繁殖提供適宜氣候。此外,江副教授還呼籲螢火蟲愛好者們切莫為了一己私欲,擅自捕捉螢火蟲。螢火蟲作為重要的環境指示生物,不該被關在玻璃瓶裏,它們也想在夜深人靜之時,自由穿梭在灌木叢中。

實習生 呂龍輝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李舒曼

校對 盛媛媛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