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運載千秋】運河研究所:中國的水下考古實力有多強
2024-08-03 18:03

 中國的水下考古實力有多強?傳奇商船“南海一號”的水下整體打撈給出了答案。

“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年代較早、體量巨大、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遠洋貿易商船,已出水文物超18萬件,創全國單個考古項目發掘數量之最。中國國家水下考古隊耗時20年、花費3億元,發明了世界首創的古沉船整體打撈技術,讓這艘在海底沉睡了八百多年的商船重見天日。

南宋初期,一艘滿載著瓷器、金銀製品等萬千貨物的商船從泉州港駛出,行駛至廣東陽江海麵附近失事沉沒。

1987年,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向中國文物局提出打撈沉船的申請,想在南海尋找東印度公司當年的沉船“萊茵堡號”。隨後中國指定廣州救撈局參與,經過兩個多月的探查,“萊茵堡號”依然不見蹤影,然而考古工作者們卻意外發現了八百多年前那艘從泉州港駛出的貨船,並將其命名為“南海一號”。‌

“南海一號”沉船沉沒水深達24米,所處的南海海域每年受台風影響的時間長,若采取原址發掘,每年的作業時間非常短。因此,考古學家創造性地提出“整體打撈”的方式,最基本的思路就是把沉船整個切割、整體打包後包裹在“大箱子”裏,再整體起吊出水,運送至可調控環境的博物館中進行發掘。

“為保護‘南海一號’的文物安全,以及還原當年的航海情況,考古專家們決定製作沉井,用整體打撈的辦法將整艘船一起撈出。這一舉動是世界水下遺產保護的壯舉。國際水下遺產保護協會在中國開會時也曾表示,中國是水下遺產保護的強國!”單霽翔說。

時隔多年,“南海一號”考古發掘領隊崔勇仍然對考古發掘的各個重要時間點如數家珍:1987年首次發現、1989年確定沉船位置、2004年決定籌備“整體打撈”方案、2007年整體打撈成功、2013年開啟“南海一號”的全麵發掘工作,最終發掘出18萬件(套)文物,總數超過廣東省博物館的館藏量。

“南海一號”的文物中其中包含瓷器、金器、銀器、銅器、鐵器、標本、種子、絲綢等等,有不少是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如今,這些稀世珍品如今被放置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中,靜靜地綻放著奪目的光彩。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認為,打撈“南海一號”的意義是綜合的,首先它極大推動了中國水下考古學科的建設,為了保護這些水下文物,中國進行了多學科的攻關、跨學科的研究,積累了很多寶貴和先進的經驗;同時,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保護和發掘,它也是一個重要的節點,目前海上絲綢之路的遺跡主要是一些沿海的城市、碼頭,隻有“南海一號”是出現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一艘完整的沉船,相當於重新向今人展現了一個古代社會單元,“南海一號”所承載的曆史文化價值彌足珍貴。

保存完好的“南海一號”宋代沉船,投射了中國古代海洋貿易和對外交往的繁榮興旺,說明早在15世紀大航海時代之前,不同文明之間就廣泛存在交流,各個地區、各個文明既是傳播者,也是受惠者;中國在世界航海史、文化交流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世界文明進步作出貢獻,也因交流融合而獲益。

如今,在中國大運河等水域都活躍著水下考古人員的身影。我國的水下考古工作為世界水下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中國方案。

本項目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視頻地址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