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聊吧|為什麼年輕人熱衷於性格測試?
2024-08-06 22:27

“憑直覺選擇一扇門進去,你傾向於選擇哪扇門?答案發布在評論區。”在評論區,這位博主稱選鐵門的對愛情偏執、選木門的有很多想法但會因為拖遝錯過機會……

在社交媒體上,“心理測試”閱讀量超過2.5億,有人認為心理測試是正經心理學,也有人認為純屬玄學。心理學專家認為,心理測試所謂的“準”背後的奧秘在於“含糊其辭”,不是表現在它說得有多專業,而是每一句話都說到了你的心坎上。

你是I人還是E人?年輕人鍾愛心理測試

在網上搜索“心理測試”,出來的結果五花八門,有些測試僅有ABCD四個選項,也有測試需要做一套二十多題甚至接近一百道題的問卷。

最近一段時間,基於人格類型理論模型“邁爾斯-布裏格斯類型指標”(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測試結果的性格描述,正變成年輕人的社交新寵。網絡新詞“I人”“E人”便是來自這套理論,I人(Introvert)意指一個人的性格內向,E人(Extrovert)意指一個人的性格外向。

除了簡單的內向與外向之分,MBTI還更進一步地對人的實感、思考、判斷等維度進行判別,試圖從四個方麵摹畫出一個人性格的全麵畫像。

在社交媒體上,有人熱衷於MBTI等心理測試,並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他們認為,“MBTI是了解自己和周圍人一種簡單直觀的分享”。有人對MBTI測試結果嗤之以鼻,並稱“僅幾個問題和幾個字母符號就去定義一個人,顯得很荒唐”。還有人則將MBTI當作社交娛樂的新方式,E人、I人成為“抵掌相認”的暗號。

心理學專家:問卷測試不靠譜

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英國心理學會特許谘詢心理學家陳誌林表示,心理測驗(mental test)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和心理學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給人的認知、行為、情感的心理活動予以量化。心理測驗是心理測量的工具,心理測量在心理谘詢中能幫助當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緒、行為模式和人格特點。“心理測試雖然是心理學研究的必要手段,在實際的生活中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是心理測試隻是提供一定的參考。即使是最專業全麵的心理測試,也僅僅提供個人在進行測試那個時間點的狀況特點,並不能成為一個人的標簽,也不能去判斷一個人的未來”。

陳誌林指出,網上一些僅靠“填表”的心理測試是非常不專業的,“對於做問卷的人,他是可以控製結果的,例如我想結果顯示我有強迫症,我就在對應的問題上全部按照有強迫症的傾向去填。很多時候,被檢測者不會完全開放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問題,這會影響量表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例如一個人怕單獨出門,那麼問卷會讓他選擇是嚴重還是中等還是輕度,實際上究竟是什麼程度,可能被檢測者自己也不知道。問卷也不會深問他究竟什麼原因不敢出門,就草草給出結論。”陳誌林表示,某些網絡上流傳的心理測試內容隨意化,娛樂化、根本不顧傳播後果:有人甚至通過一兩次的網絡心理測試就認為自己存在某些問題,導致恐慌。

心理測試為什麼有人說準?專家:含糊其辭

在網上,有不少人認為心理測試的結果準確。陳誌林表示,如果多做幾次網絡上流傳的某些心理測試,您就會發現,可能不同的人做的測試結果都是相同的,可能一個人做不同的測試結果反而是不同的。對於這樣的測試結果人們反而非常樂意相信。這個和古代的算命先生一樣,算命先生總能說出一些讓你覺得很準又讓你心裏覺得很舒服的話。背後的奧秘就是——含糊其辭。

由於我們平常的行為總是多種多樣,因此模糊的說法總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找到證據支持。心理測試的“準”不是表現在它說得有多專業,多精確,而是每一句話都說到了你的心坎上。“我們可以發現,網上大部分心理測試,總是圍繞著你的優點去講,而對缺點一筆帶過。”

陳誌林表示,心理學中有一種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又稱弗拉效應(Forer Effect)、星象效應。指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並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心理學還有一種是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又稱期待效應,即所謂的自證預言,簡言之就是“你相信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就會越來越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的言行舉止、處事風格、都會越來越向這樣的人靠攏”。

在了解這兩個理論之後,你可能就會明白為什麼某些測試的結果會讓你覺得:“啊!這絕對是我!”“這也太準了吧!”

陳誌林認為,目前市場上的許多測評都會在結果上模糊化而讓測試者覺得確有其事、信以為真,但如果考慮到巴納姆效應,這些結果的可信度就要大打折扣了。

“對於網上測試,建議當作娛樂性的就行。如果確實有心理測試,建議在線下尋求專業幫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薑天聖

校對 李海慧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