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養雞出名的老鄉雞,最近在“散養雞”一事上引發大量爭議。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家以“老實真誠”而聞名的餐飲品牌,竟然還辟起了自己的“謠”。
先來看事件經過:8月1日,有職業打假人發布視頻稱,老鄉雞曾宣稱的“所用食材皆是自然生長180天以上日齡的優質散養雞”涉嫌虛假宣傳。8月6日晚間,老鄉雞發文承認“不是散養雞”,並表示在早期確實是散養,慢慢升級為更科學的二段式養殖方式。即第一階段與本地農戶合作,由農戶棚養100天。再由公司統一采購轉運至老鄉雞自有養殖基地,全封閉式籠養80天並全程禁藥,“2014年以後,老鄉雞再也沒有宣傳過自己是散養雞……對於老鄉雞是散養雞的謠言堅決澄清和辟謠。”
一如既往的“老鄉雞式真誠”——既然被質疑非散養,那幹脆“大大方方”承認下來、平息輿論。然而,這份看似聰明的回應,卻因所謂“2014年後再也沒有宣傳過自己是散養雞”和“老鄉雞是散養雞的謠言”的表述,點燃了更大的反噬。
散養雞代表著對高品質、原生態的堅守,是商家與消費者之間信任的橋梁。然而,從可以查證到的公開報道中能看到,老鄉雞在2014年後不止一次地宣傳過“散養雞”這個賣點。2021年9月24日,老鄉雞自己的搜狐號發布《老鄉雞:用品質打動消費者 》一文,提到“老鄉雞公關部負責人解景春向記者們介紹道,這是為了保證雞的優質口感,在養殖上均采用散養的模式”。此外,在網絡上流傳的2021年老鄉雞門店宣傳片中,品牌創始人束從軒也表示,“我們養這個老母雞,主要是在大別山餘脈這個地方養,我們讓農戶把雞散養到120天,公司再把雞養到60天,我們的雞成長是很原生態的,它可以食蟲蟻、飲溪水……”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一家知名企業的創始人和公關部門負責人均有過“散養”的表述,如今卻被自家企業定性為了“謠言”,這不能不讓消費者和輿論驚詫:到底是老鄉雞的高層長期被錯誤信息誤導了,還是因為眼前的輿情“先辟把謠再說”?如果是前者,隻能說明這家企業的管理出了嚴重的漏洞。如果是後者,老鄉雞長期以來打造的“真誠人設”又該如何安放——明明是棚養或籠養,可消費端因為各種信息的引導,產生了“老鄉雞是散養雞”的感知,為什麼不能早點告知?遇到了輿論危機才出來“辟謠”,是不是太“機靈”了,太不把消費者當回事了?
此前建構了多真誠的人設,就應該付出同等真誠的應對,杜絕模棱兩可甚至自相矛盾的文字遊戲。對於老鄉雞而言,如果還看重自己的品牌形象,就應該持續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通過開放日、直播養殖等方式,讓消費者親眼見證養雞的真實情況,重建信任,並借此機會完善企業的誠信體係,確保類似問題不再發生。
當然,此次“散養雞風波”,不僅僅是老鄉雞一家企業,而是暴露出了整個餐飲行業在追求眼球效應和利潤最大化過程中,可能忽視的誠信缺失問題。在“內卷”加劇的市場環境下,為了吸引顧客,企業當然可以采用各種營銷和傳播手段,但無論如何,都不應以犧牲誠信為代價。
別再讓老鄉雞這樣“自己辟自己謠”的荒誕劇情重現了,要知道,企業一旦說謊,性質可不僅僅是造謠傳謠,而可能是消費欺詐。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評論員 石磊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