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海鷗”號正在進行黃茅海跨海通道首片梁架設。 |
珠江口,黃茅海,建設正酣。
高欄港大橋合龍、黃茅海大橋合龍……今年以來,黃茅海跨海通道控製性工程先後取得新進展,江門、珠海在海上實現“執手相牽”。
黃茅海,全球台風發生頻率最高的區域之一。從空中俯瞰,跨海通道以“C”字形掠過峽灣,5座索塔高高矗立,兩座斜拉橋飛架海麵。台風頻發,海麵茫茫,一榀榀箱梁是如何成功架設的?
承建單位中鐵大橋局請來了建橋重器——起重船“大橋海鷗”號。它長118.9米,寬48米,吃水4.8米,配備吊高110米的主鉤4個、吊高130米的副鉤2個。
“大橋海鷗”號有多給力?起重量3600噸。這相當於它可以一口氣將2400輛小yabo80 吊到39層樓高,不僅作業效率高,而且安全性強。
參建世界首座跨海公鐵兩用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國內首座公鐵同層合建跨海大橋——金海大橋,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項目……“大橋海鷗”號能造大橋、建風電場,堪稱多麵手。
在黃茅海,“大橋海鷗”號再次勇擔重任。
近年來,為了降低施工安全風險,提高跨海大橋施工工效,工廠化、大型化、整孔架設安裝成為主流。黃茅海跨海通道也不例外,其鋼箱梁均在工廠內整節段製造完成,再運到施工區域進行架設。
中鐵大橋局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相關負責人賈維君介紹,黃茅海跨海通道的海中橋梁部分包括黃茅海大橋、高欄港大橋及中引橋。其中,高欄港大橋和黃茅海大橋采取長15米、重量為370噸的標準節段,中引橋采取長77至123米、最重約1400噸的節段形式。
麵對這些數百噸到上千噸重的大家夥,在陸地上將其安全吊起就不簡單,更何況在海上,還要麵對大風、海浪、洋流衝擊。
“在海水漲潮至最高點到開始退潮前的一段時間,水流相對平穩,能持續個把小時,這是‘大橋海鷗’號移動和吊裝的窗口期。”中鐵大橋局船舶公司技術部部長劉士偉說,為此,中鐵大橋局建立了一套環境綜合監測係統,用於遴選最佳施工窗口。
要想施工穩,大船得錨得穩。“大橋海鷗”號配備了8個16噸大抓力錨、2個自救錨、2個舵槳及2個側推器,確保自身“站得穩”。
行至指定地點,取梁、運梁、拋錨定位,“大橋海鷗”號迎來架梁的最關鍵一步:放梁。4個鋼鉤伸出,將鋼箱梁穩穩抓起、緩緩提升,並逐步移動至橋墩上方,隨後停在橋墩上方1米處,等待進行最終的定位。
這一步,“大橋海鷗”號得靠自身完成。其依托先進的算法及控製軟件,實時計算風速、水流影響,厘米級移動鋼箱梁,再緩緩下放,每個環節都要確保精準。
在黃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設過程中,“大橋海鷗”號共完成55榀鋼箱梁(含臨時梁)架設任務,每榀架設普遍用時4小時,最快一次僅用2小時,還曾4次實現單日架設兩榀梁。
眼下,黃茅海跨海通道開啟了路麵施工及鋼箱梁橋麵鋪裝工作,預計年底建成通車。“大橋海鷗”號也將奔赴廈門第三東通道工程,迎接新的挑戰。
本期統籌:欒心怡
版式設計:汪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