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未覺盛夏綠意盡
初秋清涼漸從容
歲時相融來“避暑”
盡覽好風光
蒼翠綠、金箔黃、雪山白……
各種豐富的顏色既獨立成畫
又在曆史與自然的協調中完美融合
它就是
“世界現存最大古典皇家園林”
——承德避暑山莊

地處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
過渡地帶
在承德 我們望見長城內外
南北勝跡 融合佳話

探索古人
“妙造自然”的建築智慧
走進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
在漫漫曆史長河中逐步形成的生動畫卷

位於木蘭秋獮必經之地
向東可連通東北
向北可溝通蒙古
向西北可聯絡蒙回各部
它在清代諸行宮中脫穎而出

公元1703年
熱河行宮得到了大規模建造
公元1711年
熱河行宮被正式命名為
避暑山莊
園林之美:雖由人造 宛自天開
康熙皇帝關於“芝徑雲堤”的一首詩中
提及了選址山莊的緣由
“自然天成地就勢 不待人力假虛設”

藝術化的水利工程
是避暑山莊湖區造園的重要手法
以水心榭為例
底部是八孔水閘
上部營造了亭榭
兼顧物用與美觀
作為一組偏轉軸線設計建築
它巧妙連接了宮殿區與園林區

清康熙與乾隆
將我國南秀北雄之勝景
融於一園之中
合稱“避暑山莊七十二景”
體現了“園林文化”與“和文化”的結合
建築之全:兼收並蓄 遐邇同風
避暑山莊四麵山峰上
有12座風格各異卻相得益彰的建築
融彙了多民族建築風格
見證了多民族文化的和合共生

寺廟建築群以山莊為中心
形成拱衛之勢
至今仍保存著大量殿堂文物
是各民族友好往來的實證

普寧寺
位於避暑山莊北側
前半部分采用軸線式布局
後半部分以大乘之閣為圓心
主要采用中心式布局
整體采用“前漢後藏”布局形式
是外八廟中的“空間融合典範”
禮樂之合:
嚴謹交織自由的空間布局
建築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宮殿、廟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梁思成

煙雨樓
位於青蓮島上
經由一條偏轉曲橋與陸地連接
細雨氤氳之時
登樓遠眺 水天一色

澹泊敬誠殿
始建於康熙五十年(1711)
改建於乾隆十九年(1754)
在功能上對標紫禁城的太和殿
布局規整 裝飾古樸
它曾見證土爾扈特部的萬裏東歸
迎接六世班禪從遠方而來
是清代許多來訪與朝拜的會麵地

在避暑山莊
規整對稱的建築與自由布局的山水景觀
協調共存
這兩種空間的結合正代表著
中國傳統文化中
“禮”與“樂”的融合
關於“融合”的意義
於百年流轉中
逐漸凝固在建築的造型與色彩裏
在此處
望長城內外風華
感民族和合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