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 | 650歲南京“明”城牆變“民”城牆
2024-08-22 15:45

 這個暑假,南京城牆迎來大客流。自7月1日以來,南京城牆景區+南京城牆博物館共接待遊客80餘萬人次。

南京城磚的回收工作也越來越深入人心。近日,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開展對原南京市第一機床廠地塊的城磚回收工作接近尾聲,預計可回收1.5萬塊城磚。

圖片 南京城牆夜演

今年是南京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牽頭城市十周年。如何盤活用好文化遺產資源,讓世界看見城牆之美?這十年南京城牆建立了監測預警一體化、資源管理一張圖、展覽展示多途徑……南京“明”城牆變成了“民”城牆。

本體保護

監測預警係統關照城牆“健康”

南京城牆始建於1366年,不循舊製,蜿蜒盤桓在山水間,被譽為是繼中國秦長城之後的又一曆史奇觀。

圖片 獅子山

這座曠世城垣,不僅讓南京成為14世紀的世界第一大城,更成為東亞地區城防設施建設與城防係統建構的典範。正因為南京城牆的獨一無二性,2014年,南京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牽頭城市。

圖片 清涼門

“中國明清城牆”是我國眾多申遺預備清單中的其中一項。如何讓南京城牆健康安全?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文物保護處部門主任王天文告訴現代快報記者,2021年南京城牆建成了“南京城牆監測預警係統”。依托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通信技術等,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在約25公裏南京城牆全線安裝了263套自動化監測設備,監測1570多個點位,定期采集城牆數據、分析變化。“監測預警係統既有城牆本體鼓脹開裂、位移的監測,還有溫度濕度變化的監測,周邊環境變化的監測以及城牆周邊主體的溫濕度等等。”

王天文介紹:“監測並非完全無死角,而是著重對有隱患的部位進行監測。城牆保存時間比較長,周邊環境變化大,可能存在裂化現象,導致坍塌、剝落等情況,所以我們通過監測來預防性保護可能出現的情況。”

圖片 南京城牆博物館內的城牆磚

資源利用

城牆磚文可在線查詢

圖片

圖片

一塊青灰色的城磚上刻著“總甲黃原亨,甲首劉德華,小甲簡文華、窯匠晏文叁,造磚人夫劉德華”。這塊“劉德華”城磚是網紅,觀眾到南京城牆博物館必打卡。

650多歲的南京城牆“會說話”。走在城牆腳下,細細摩挲,不少城牆磚上有銘文。南京城牆磚文,是南京城牆的一大特色。作為珍貴的曆史資料,磚文包含內容十分豐富,是南京城牆研究的重要基礎資料。目前,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收藏帶有磚文的城磚共計千餘種;城牆本體上的上億塊城磚,多數城磚帶有磚文。

圖片

時間長了,城磚與磚文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與風化,大多磚文已不太清晰了,亟待信息采集與保護。因此,南京城牆磚文數據庫建設自2018年正式啟動,2020年完成,曆時三年。2022年又在此基礎上搭建完成了“南京城牆一張圖”資源管理平台,厘清了城牆的“家底兒”。

通過這個資源管理平台,城牆磚文、城牆本體矢量底圖等均可在線查詢。

圖片 城牆磚顆粒歸倉

“顆粒歸倉”

今年夏天又回收1.5萬塊城磚

今年4月,在南京棲霞區拆除廢舊廠房的過程中,大量城牆磚被發現。經過梳理,這些城牆磚被收納進了城磚庫房。

“這是我們‘顆粒歸倉’活動的一項成果,市民們的熱心讓我們感動。”南京城牆博物館副館長金連玉介紹,2016年,南京發起了“顆粒歸倉,守護城牆”有獎征集城牆磚線索的活動,8年過去,已經陸續回收60多萬塊。

圖片 城磚顆粒歸倉

而在一個月前,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開展了對原南京市第一機床廠地塊的城磚回收工作。目前,這項工作已接近尾聲,共拆除由城磚砌築而成的兩層小樓3棟,預計回收一萬五千餘塊城磚。

王天文說:“如果說,棲霞區舊廠房城牆磚的回收在於熱心市民7年的蹲守,那麼,這處城牆磚的發現更久遠。我們第一次獲取相關線索是在2016年。當時,熱心市民來電反映第一機床廠地塊的幾棟黃色二層樓房屋的主體是城磚砌築,於是,第一時間趕往實地進行了勘察。隻是囿於時機問題,無法拆除,隻能一直持續關注進展。”

今年,原南京市第一機床廠用城磚砌築的小樓拆除,城牆磚終於可以回收了。於是,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把現場城磚小心打包運回城磚倉庫。王天文說:“將來,這批城磚將用於城牆研究及保護修繕。”

圖片 中華門城牆

“世界朋友圈”

明後年將舉辦德國國王岩城堡展覽

“當我把眼睛沉入你的眼睛,我瞥見幽深的黎明,我看到古老的昨天……”南京城牆博物館裏,“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說敘利亞萬年曆史”吸引了觀眾駐足參觀。

南京城牆博物館在中華門甕城東側,以“呈牆”為設計理念,突出城牆本體,又與城牆緊密呼應,實現現代博物館建築與遺產本體展示的高度融合。

南京城牆博物館副館長金連玉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南京城牆博物館是國內最大的城牆類專題博物館,是中國明清城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展示窗口。在這裏,觀眾可以在一塊塊城磚中尋找自己的姓氏,感受自己與古老城牆的聯係;可以在天象與城球幕、四重城垣沙盤、“城牆的一天”沉浸式影院中探秘過去的南京城;也可以在“我們的城牆”中傾聽今日一代代南京人關於城牆的記憶,並留下自己與南京城牆的故事。

金連玉說,城牆是一個國際性的語言,除了講好中國明清城牆的故事,讓觀眾沉浸式體驗南京城牆之美,還以城牆為紐帶擴大“世界朋友圈”,與世界上其他有城牆的城市進行聯動合作。“去年我們和英國約克城牆舉辦了‘雙城’展覽,在城牆上一起舉辦了音樂節。”

圖片 南京城牆博物館

明年,南京城牆博物館將引進德國的展覽。“計劃明後年舉辦德國國王岩城堡展覽。”

南京,天下文樞,一眼千年。而南京城牆則是南京的框架和骨骼,早已和這座城市融為一體。

2023年起,國家文物局開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案例遴選推介工作,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發揮典型案例示範帶動作用。南京城牆申報的“盤活用好文化遺產資源 讓世界看見城牆之美”項目入選其中。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胡玉梅 實習生劉昭意/文 錢念秋 趙傑/ 攝影 張仁鬆/視頻製作

(部分圖片由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提供)

 
編輯:李蔚蔚 蘇湘洋校對:張靜超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