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中嬗變,新工藝賦能軟屜編織椅更多感官舒適感
2021-11-12 14:21:22

古典家具椅座,使用棕、藤、線繩編製而成的坐麵,通常采用木材和藤皮材相結合的方式。據悉,自宋元以來的紅木古典工藝手作,椅麵為彈性編織的圈椅,大多會用藤皮編織成各種圖案,繃上棕繩以增其牢固,替換木質椅麵,其極富彈性、韌性和透氣性的特征,讓盛夏的書房更受文人墨客的青睞。及至現代,這門手藝進一步納入工匠人對於椅麵、靠背和扶手的研發設計,融合更多符合人體工學、功能學原理的設計元素,為古典藤織工藝賦能。

圖1     紅星美凱龍品牌古典家具蒼蓤堂提供

藤席指間文化:

從舊家具中找尋殘存的“編織程序”

中國傳統家具在宋朝之前就已使用藤席作為床、榻、椅的軟屜,當時已能編織出水波文飾的屜麵。藤屜的透氣、舒適、平滑、美觀是床、榻、椅的最佳選擇,也是中國傳統家具最重要的原創特色。

中國千年的家具史從未舍棄對藤屜的喜愛。唯獨到了清朝,滿人入主中原,遊牧民族的文化與生活習慣,使中國傳統家具由簡潔、典雅以人為本的風格,逐步轉化成繁縟、厚重、重裝飾的局麵。家具中的藤編工藝也在這一風格的變化中逐漸消失,至清晚期隻剩下席麵下托板的壓席硬屜,藤麵的透氣性和舒適性從此蕩然無存。

20世紀80年代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一書喚起了國人對民族家具文化的覺醒,也掀起了覓舊製新的中國古典家具的“懷舊熱”,人們從明代舊床舊椅上拆下的藤席文飾,一窺舊時的編織程序和手藝方案。如當時普遍流行的籮底方圖案,手藝人在編藤過程中完善工具,總結經驗,乃至研究到藤的厚薄、寬窄是否會影響到編織密度,以及使用中麵臨的承壓力。還有藤麵邊緣的棕線固定,如何防止使用中易磨損或折斷。

圖2    紅星美凱龍品牌古典家具蒼蓤堂提供

藤編“煥顏升級”:

高強度、高密度、耐壓力貫穿每一根藤線

設計有文化內涵、編織高強度長壽的藤屜,成了現代紅木家具製作中一項極為重要的曆史使命與傳承要求。“藤編是一項極費工時的工作,認真仔細的工作態度,高質量的原材料,是完美長壽的關鍵。”紅星美凱龍傳統文化藝術館紅木品牌蒼蓤堂紅木家具總經理梁偉介紹稱,藤屜編織之前,家具工人要對每一根藤絲的每一段進行仔細認真檢查,有厚薄不均、寬窄不一、斑點瑕疵、色差明顯者均要剔除。

圖3  紅星美凱龍品牌古典家具蒼蓤堂提供

梁總介紹稱:棕線多股“斜拉”打底需要工匠人“指尖上的綜合把關”,包括圈椅類用單層,床榻用雙層棕屜,各自對於棕線的質量,拉線的方向,每根棕線應力是否均衡,手上的把控力度都不一樣,手工操作時,要有嫻熟的手法和豐富的經驗,棕線拉的太緊容易框破線斷,拉的太鬆,對藤麵的承托力不夠,藤麵受壓後,拉伸若超過承受極限,藤麵用不了多久也容易損壞。

因此,根據編織工藝中對於“藤屜受力麵”力值的綜合把關,要工匠人一根一根的拉直、拉靠、拉緊,越織越緊密,強度也越高,編織難度越大,如有折斷,一定要不厭其煩,換上完整的藤絲,切不可鑲接。

還有一條手藝定律,為了避免棕線在邊框孔眼處重疊,造成高低不平。一般需要工人在打孔線道上開槽,讓重疊編織的棕線落進槽內,使棕屜底部襄槽邊框周邊的藤麵平整,不易磨損。

“安裝壓條過去的做法,都用木釘的方法,不美觀,易鬆動。我們經過研發,實踐的技術采用邊框開槽,每一根壓條用預應力的方式鑲入,確保無縫、無釘、美觀、牢固,這是一項結構創新,需要手工匠人對於木料邊框以及藤線的預應力,有相當經驗,孔眼落腳與藤線編織時承托的尺寸,實現天衣無縫的銜接。”梁偉稱,為了延長藤屜使用壽命,要不嫌麻煩,不避人力、耗時的勞頓,務求把完美貫穿於每個工藝環節,誠如“古典家具工藝的創新發展,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與傳達。”

通訊員 馬曉芹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海燕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