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鐵證!35件(套)重要文物史料捐贈南京
2021-12-02 14:09:49

12月1日下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2021年新增文物史料新聞發布會”,包括日軍“戰鬥詳報”“陣中日誌”,南京保衛戰戰場遺跡發現的中國守軍鐵鍬、子彈等在內的一批重要文物史料共35件(套)入藏該館。截止目前,該館2021年新增藏品共計952件(套)。

版畫、書籍等當代見證物保存時代記憶

此次發布會一共介紹了四方麵主題的文物史料。一方麵是反映當下時代記憶的見證物。會上,原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徐開利向該館捐贈了《國家公祭》版畫一幅。該畫今年曾入選“百年江蘇”重大主題美術創作精品工程,由徐開利曆時半年多創作而成。據徐開利介紹,該畫緊扣“銘記曆史,珍愛和平”主題,在構圖和安排上,將公祭的宏大場麵與紀念館的標誌建築結合,體現了國家公祭的悲壯場麵和肅穆氣氛。國旗在畫麵中一貫天地,象征著中華民族頂天立地的氣節,版畫用300000的數字和滿天和平鴿烘托氣氛,將國家公祭場景進行了藝術化再現,體現我們反對侵略戰爭,珍愛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會上,由南京市委老幹部局副局長吳光祥、江蘇省音樂文學會理事荊小平作詞,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孫傑譜曲而成的《為了和平永駐人間》歌曲的詞曲創作底稿等,捐獻給了紀念館收藏。

此外,金陵科技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趙步陽向紀念館捐贈了1987年首次出版和2005年再次出版的兩個版本的《南京血祭》書籍,以及198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支付《南京血祭》作者阿壟的稿費單原件。據趙步陽先生介紹,《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阿壟(原名陳守梅)寫於1939年的報告文學體長篇小說,是一部有關南京大屠殺和南京保衛戰的紀實作品。

由於種種原因,該作品直到1987年12月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首次出版。這份稿費單據於1988年1月報審,3月支付,由於阿壟已於1967年去世,稿費由阿壟的兒子陳沛代收。

據紀念館負責人介紹,博物館不僅要“為今天收藏昨天”,也要“為明天收藏今天”。當代見證物作為博物館藏品體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收集、保存和展示這些時代記憶的見證物,也是紀念館的重要職責和使命。此次捐贈物品,對豐富紀念館“公祭”係列、“和平”係列、“文獻”係列藏品具有重要的館藏和展陳價值。

鐵鍬、子彈、戰鬥詳報見證南京保衛戰

戰場遺跡見證物方麵,會上,張定勝向紀念館捐贈了南京保衛戰紫金山戰場遺跡發現的鐵鍬、子彈等物共8件(套)。據張定勝介紹,他們南京保衛戰戰跡尋研團一行在紫金山主峰東側山脊中國守軍戰壕中發現了一把鏽跡斑斑的鐵鍬。“這裏曾是中國守軍精銳的教導總隊第五團與日軍第十六師團三十三聯隊第二大隊激戰最為慘烈之地。陣地反複交替爭奪,雙方都死傷相藉”,他說,“經我們對當年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所用軍用鐵鍬舊照進行反複仔細對比,這把鐵鍬確認為中國守軍的無疑”。

此外,鐵鍬之下還有子彈、子彈殼、子彈頭等,既有中國守軍使用過的,也有侵華日軍使用過的。還有日軍使用的速射炮引信及破片、擲彈筒彈頭殘片,中國守軍使用過的彈橋、手雷蓋等。“可以想見當時戰鬥之激烈”,張定勝說。

第三個方麵是戰時原始檔案文獻。今年,紀念館委托日本友人大東仁在日本征集到一批珍貴的檔案文獻與史料共19件(套),其中,就包括“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三聯隊的南京附近戰鬥詳報”和“日軍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的陣中日誌”,紀念館克服疫情的影響,在新華社和春秋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輾轉將這批史料運回館。

據研究,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三聯隊是參與侵占南京並實施大屠殺的日軍部隊。1937年12月10日抵達南京東郊,在紫金山附近與中國守軍展開激戰。12日夜,占領了紫金山主峰。13日,占領天文台、太平門,在太平門附近屠殺了約1300名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並在玄武湖附近“掃蕩”,又進抵下關江邊,向正設法渡江的中國軍人及平民猛烈射擊。此後,該部隊還在包括南京安全區在內的市區及下關地區進行所謂“掃蕩”,搜捕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及疑似軍人的普通平民,並加以屠殺。

據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王衛星介紹,這是一份日軍的檔案原件,比較少見。裏麵詳細記載了該聯隊在南京附近的戰鬥,尤其是紫金山的戰鬥。這份戰鬥詳報裏包括了當時日軍的作戰命令、戰鬥經過、戰地日誌等。從日方的視角印證了南京保衛戰之慘烈、中國軍隊的英勇抵抗,反映了中國軍隊付出的重大犧牲。研究表明,日軍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也是攻占南京並實施大屠殺的日軍部隊。1937年12月5日進抵南京東南郊淳化鎮以東地區,8日下午攻占淳化鎮中國守軍陣地後,向南京光華門方向進犯,於9日淩晨進抵南京光華門外,並向南京光華門發起進攻。在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及反複爭奪之後,於13日淩晨5時占領光華門。這支部隊還日軍攻占南京後,在南京城內及光華門外進行“掃蕩”,搜捕並屠殺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和疑似軍人的普通平民,所屬官兵強奸婦女、搶劫財物、縱火毀壞城市建築物,在南京犯下了大量罪行。

該聯隊的這份“陣中日誌”是日本軍方的原始檔案。據王衛星主任介紹,這支部隊重點進攻光華門,戰鬥打得非常慘烈,遭到了中國守軍頑強的抵抗,光華門的戰鬥打到了最後一刻,這份戰鬥日誌包含了日軍的作戰命令、經過、報告等,包括雙方的傷亡情況,通過日方的原始檔案,進一步印證了我光華門守軍的英勇抵抗。

發現日軍實施“慰安婦”製度新證據

第四個方麵是有關日軍實施“慰安婦”製度的見證物。國內的收藏家張廣勝先生幫助紀念館征集到了日軍第一〇九師團衛生隊遺留檔案,這份檔案記載了日軍在山西地區行軍作戰的軌跡以及傷亡情況。據紀念館副研究館員劉廣建介紹說,檔案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日軍對太原城內的一些場所的衛生管理記錄,其中涉及到日軍在太原實施“慰安婦”製度的內容,詳細記錄了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婦女的健康狀況,是日軍實施“慰安婦”製度的有力證據。

劉廣建還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兩張特別的照片。一張是反映日軍在鹽城阜寧開辦慰安所的照片。該照片初一看是阜寧街景,但遠處橫幅上清晰可見“皇軍慰安所”的字樣,表明日軍占據阜寧縣時在這條街上開辦了慰安所。另一張是反映在南京地區的朝鮮“慰安婦”的照片。該照片出自一位日軍軍官的相冊,是在南京拍攝的,正麵是一位年輕女性,背麵寫有“明子,朝鮮慶州慰安婦”等字。

此外,紀念館還征集到一批親曆過南京保衛戰的親曆者親筆撰寫的回憶文章,其中包括了陳頤鼎、彭月翔、劉墉誠、邱維達等人80年代寫給江蘇省政協的親筆書信,例如《我參加南京保衛戰經過》《八十八師在南京保衛戰中的片段》等等。這批資料文章雖然基本都已經出版,但此次收集到的是作者本人親筆所寫的手稿,屬一手資料,具有一定史料文獻價值。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張楠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