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科學家的成果分享觀
2021-12-31 22:32:42

近讀何祖華研究員潛心水稻科研的事跡,有一個細節讓人印象深刻:就算是畢業了的學生,想要研究某個水稻材料,隻要和何老師打個招呼,就可以直接拿走。何祖華長年積累的水稻材料,“成如容易卻艱辛”,內行人都知道,要積累這樣一份水稻材料,少則三四年,多則五六年。而在何祖華看來,自己的科研成果與同事、學生分享,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因此,才會有“可以直接拿走”的幹脆。

由何祖華研究員“可以直接拿走”的幹脆,筆者不禁想到了廖萬清院士關於自己科研成果的分享觀。1980年末,廖萬清經苦心研究,發現了格特隱球菌S8012,其中“S”是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第一個字母。如今,S8012作為唯一由中國學者貢獻的菌株,被收錄於美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家的多家著名微生物真菌保藏中心,向世界各研究機構的出售價格為295美元/株;但隻要是國內有關單位進行研究使用,廖萬清都會免費贈送。長期來,學術界流行一種“同行是冤家”的說法;但在廖萬清看來,同行應該是“兄弟”——“免費贈送”的慷慨,是他科研成果分享觀的最好注腳。

由廖萬清“免費贈送”的慷慨,筆者繼而想到了曆經艱辛首創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療法並放棄專利申請,從而挽救全球萬千患者的王振義院士。在回答“為什麼沒申請專利”這一問題時,王振義說:“老實說,當時就沒有想到去申請專利,就想著快點救病人。這也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為人民服務是不計代價的。”如果沒有王振義對“科研成果與全球患者分享”理念的堅守,“挽救全球萬千患者”又從何談起!

細細品味三位科學家的成果分享觀,不禁讓我們肅然起敬!如果,讓科研變得純粹些、同行與同行間少一些籬笆、機構與機構間少一些壁壘、國家與國家間少一些壟斷,那該多好!(作者:柯文)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