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童趣——徐建明中國畫作品品鑒展
2022-01-24 19:22:39


文心童趣

——徐建明中國畫作品品鑒展

展覽時間

2022年1月25日—2022年2月15日

開幕時間

2022年1月25日下午3點(不設開幕式)

展覽地點

南京市玄武區北京東路77號九華飯店一樓

主辦單位

南京九華美術館(玄武區文化館分館)

承辦單位

南京蒼潤齋

支持單位

南京萊斯文化

荷香居

淘畫島藝術頭條

徐建明,1954年10月生,江蘇吳縣人,1972年拜宋文治先生為師學畫,1978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係中國畫專業,1982年留院任教,曾任該院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2006年調入江蘇省國畫院,曾任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協常務理事,山水畫藝委會副主任。江蘇省藝術品鑒定評估中心專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出版有《徐建明畫集》、《山水畫技法》等專著。擅長大型山水畫,作品為專業機構和個人收藏。國家郵政局出版了《千山》、《武當山》郵票、小型張。2021年為中國共產黨曆史展覽館繪製巨幅山水畫《黃河頌》、《長江賦》。

徐建明訪談——轉載南京晨報文

2021年6月18日,中國共產黨曆史展覽館在北京正式開館,展館中,兩幅氣勢磅礴的山水畫巨作《長江賦》《黃河頌》得到了廣泛好評,其作者正是江蘇省國畫院專業畫家徐建明。

這兩幅作品用了1個月的時間完成,5月中旬交稿北京,裝裱之後於6月中旬中國共產黨曆史展覽館開放後就展出。

從年輕時自己獨自去看長江黃河,到後來在南京藝術學院當老師一次次帶學生去寫生,長江黃河早已深深印在他的腦海中,這也讓他在此次創作中,雖然時間較緊,卻能一氣嗬成。

徐建明說:“寫意畫不像工筆畫,不是慢慢磨出來的,那股氣要抓住,一氣嗬成。平日的積累顯得非常重要”。

黃河頌  920cm × 440cm

在氣勢恢宏的《黃河頌》畫麵上,背景是著名的黃河乾坤灣。“乾坤灣環繞黃土高原的溝溝壑壑,我在黃河急流中畫了一塊巨石:黃河的“中流砥柱石”,在這裏象征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而畫裏的華山群峰,現實中和乾坤灣相距數百公裏,我把它們安排在一起,取古人詩句‘九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詩意”。

徐建明表示,華山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父山,黃河是母親河,它們孕育了中華五千文明。此處黃河之上,徐建明還將壺口瀑布也攝入畫麵,“當時冼星海到了這裏,創作了激情澎湃的《黃河大合唱》,我把它推在遠處,融入一片雲海,有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勢”。

這幅《黃河頌》在創作過程中,徐建明坦言動了不少腦筋,“立意很高,我將象征中華民族精神的要素進行組合,把黃河的源頭也畫了進去,畫的是一條完整的黃河,但又有重點突出,在創作上運用了抒情、寫意的畫法。”徐建明特別強調了作大幅山水畫的宏觀視野,“由目視到心視,畫裏有山、有水、有石、有雲,所有這些形象要素已經融入我的腦海中,用它們為畫麵整體的意境服務,用筆墨來唱一支對黃河長江的頌歌”。

長江賦  1020cm × 440cm

因為20年前曾經執筆長卷《三峽史詩》,近年來畫長江也比較多,所以在創作《長江賦》的時候,徐建明感覺更加得心應手。在色彩更為豐富的《長江賦》中,他選取了巫峽神女峰到夔門這段,群巒立於茫茫雲海間,西陵峽作為陪襯,畫麵中間是巫峽十二峰。

“《長江賦》完全不同於《黃河頌》,既雄偉壯麗又端莊秀氣,它是一個長江穿越峽穀的大回環,我也沒有放棄對遠處長江源頭雪山的描寫,也在虛處畫出了大江東去的感覺,同時又增添了三峽中一些人間煙火氣,畫了一個小小的村莊,鑲嵌在萬古高峽之中”。

吳縣素來有書畫傳統,名家輩出,徐建明從小耳濡目染,早早就喜歡上了山水畫,為了寫生,走遍祖國山河,領略山水神貌。

江南春雨  45cm × 174cm

19歲時,徐建明拜師著名山水畫家宋文治先生學畫,後又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係中國畫專業,更加係統地學習中國畫。

蘭亭雅集圖  70cm × 138cm

徐建明曾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任教,為美院副院長,後調入江蘇省國畫院,任藝委會副主任,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他曾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以及江蘇、廣東、山東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在國內具有一定知名度。

秋林煮茶圖  68cm × 136cm

作為一位有著數十年山水畫創作曆程的名家,徐建明認為,山水畫蘊含哲學意味,傳達著一種宇宙觀,它的表現手法不像散文,不是報告文學,而是詩歌,畫巨幅山水畫則更像是創作一首長詩。

鬆溪詩興圖69cm×138cm

“它的創作過程是自由和宏觀的,畫家的想法和情緒可以直接在畫裏體現,不會因為某一具體自然景物的約束,山水畫是意與境的統一,所以說對詩歌的學習和積澱,對於山水畫意境的升華和表現力的提煉非常有用。”

雲穀對弈圖69cm×138cm

“山水畫不是強化某一個自然瞬間,不必定格式的掃描,比如,去西藏寫生看到了南迦巴瓦峰,看到的時候激動興奮,但畫的時候就回歸經驗和理性,然後再慢慢去找那個能表達宏觀的審美訴求的瞬間。”

竹林集賢  70cm × 138cm

徐建明還特別提到了唐代畫家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畫理論,藝術創作來源於對大自然的師法,但藝術家內心的情感和格局也至關重要。

竹林聚賢97cm×180cm


味象掇意寫心靈一一簡述寫意中國畫

文/徐建明

在眾多的繪畫語言中,寫意中國畫的存在無疑是一個獨特的“妙語"。不同於寫實與抽象繪畫,寫意中國畫意象的表現充分地將筆墨這一中國水墨畫基本要素彰顯出來。通過意象的似與不似,把自然物象和人的情感取向結合成一個有機的繪畫結構,從而達到"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界。

繪畫從描摹自然物象到表現人情感悟的物象之美,其中發生了質的變化,是人性的覺醒,也是對美的再創造,從自然美到藝術美的升華。當人們發明了照相機之後,再現自然己經可以由機器代替,而繪畫藝術的根本也不再依照自然物象的原形去描寫了。

中國畫(特別是山水畫和花鳥畫),早在元、明時代就已經把意象表現視為繪畫宗旨,人們的不同感受與情緒變化,審美判斷都由筆墨表現承擔起轉換自然物象的功能。結合自然美產生"意"這個靈感主昏旨,隨之對物象取舍轉化成為有意味的筆墨形式語言,以書寫的方式成形留於紙絹,這就是寫意畫的本質。

唐人張彥遠曾言:"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需全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此為唐時對寫意要論,後經曆代畫者實踐發展成為中國畫的主流畫法。明清以來,寫意中國畫取得重大突進,其中有文人畫的詩、書、畫、印的綜合運用,也有對形態意趣的誇張變化、更有獨立個性的張揚與表現。總之寫意畫已經打通了繪畫藝術寫實與表現,形質與心靈的通道,以形象寄托性情,以筆情墨趣表達心靈感悟,寫意始成大道。從青藤、石濤、八大山人到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無一不在此道中彰顯才華成為一代大家風範。

當代寫意中國畫的發展,猶當認知前賢,奮力而為,首先應該將"寫意"的內涵實質與一般繪畫的樣式做好區別,不能以“工"代"寫",以"粗"代“寫"。更不能以所謂的"新水墨"的破壞性思維植入,把寫意畫的基因轉變。從而能尊重寫意中國畫的藝術本體規律,建立正常的評價係統,構建寫意中國畫的優良生態,使此道有傳承,有發展,有變革,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真正寫意中國畫,這是我們為之努力和期待的。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