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興旺是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作為南通的重要糧食基地,黨的十八大以來,通州區走過了富民強村動能日益煥發的金色十年。日前,記者走訪南通市通州區,實地了解當地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情況。記者了解到,通州區加快現代農業產業振興步伐,在合作社機械化、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富民產業培育等方麵,走出一條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之路,農民的獲得感看得見、摸得著。
合作社普及機械化,致富學堂育出技術“新農人”
暑意未消,走進南通市通州區金北村,村居錯落有致,稻田拔節抽穗、碧綠怡人,區農作物植保站站長張宏軍正給水稻做每日“體檢”,他是為數不多經常還要下到田裏的人。十年來,金北村實現了大規模機械化、智能化耕種,下到田裏的人少了,卻誕生了一批懂技術的“新農人”。
十年前,80後村幹部、田夢合作社負責人瞿炎決定懷揣返鄉創業夢想,紮根到金北村這片土地。剛投身農業產業,他就意識到傳統農業種植存在的明顯短板,“家庭農場局限於體量小,投入少,農業生產的很多環節是個人和家庭沒辦法解決的。”瞿炎告訴記者,自己的思路很清晰——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推進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發展,增加農機作業收入。在他牽頭下,田夢合作社應運而生,耕種、管收、加工、銷售,合作社形成了機械化、智能化的一條龍服務。目前,合作社已托管全村近5000畝土地,幷輻射帶動周邊鄉村,智能化農機技術服務更走向了整個南通地區。
瞿炎深知藏糧於農更要藏技於農的道理。近幾年,農民們學習新裝備、新技術的熱情愈發高漲,田夢合作社又打造了致富帶富學堂,為農民提供相關書籍、講師、課程等免費服務,涉及種植技能培訓,後期大田管護,育種栽培指導等,如今,已經成通州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培訓農民超過3000人。
因為疫情影響,今年致富帶富學堂看著有些冷清,而線上卻異常活躍起來。“隻要有新想法、新技術、新品種等,大家都會第一時間分享到微信群裏。”瞿炎說。隨著這兩年智能化農機裝備更新換代,添置的無人機、收割機、無人植保機、烘幹機等農機“重器”越來越多,合作社已培養了一批掌握各類技能的技術“新農人”。
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的普及為通州糧食生產行穩致遠插上“翅膀”。十年間,通州區由於區劃調整,耕地麵積有所縮減,但糧食單產一直穩定曆史高位,保證了糧食基本供出平衡、口糧自給有餘。同時,由過去單一的作業服務發展成為提供耕、種、收、植保、秸稈還田、烘幹等全程機械化服務,農機裝備投入使用數千台套,幷先後建成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區,2021年,江蘇省首個“無人化農場”更落戶通州。此外,通州區植物保護站還連續7年獲評“全省十佳植保植檢站”,為糧食品質穿上“金鍾罩”。
去年,金北村成為南通鄉村振興首批培育示範村,如今,瞿炎又打算摸索新的“致富經”。在金北村的大片農田旁,一間名為“鹽市公社”的金屬建築格外顯眼,瞿炎介紹,這是該村重點打造的農旅融合電商平台,未來將在田間地頭,由農民直播帶貨,把優質農產品推向市場,吸引外地遊客體來此驗田園生活。
科技賦能沙拉工廠、低溫冷庫,延伸農產品產業鏈
悶熱的蔬果大棚裏,一盆盆青椒冒出翠綠的葉子,在景瑞現代農業產業園,江蘇景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冬梅已滿身是汗,顧不上抹去臉上的汗珠,她向來訪者介紹眾多品類的蔬果,其中,用於製作沙拉的蔬果產品成為她的重點推介對象。
“傳統農業靠天吃飯,投入大、見效慢,企業成立之初,由於單純種植、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多種原因,一度發展受限,所以延伸產業鏈勢在必行。”談論起蔬菜產業鏈延伸,曹冬梅不由得侃侃而談,2015年,該公司瞄準沙拉板塊,專門建立蔬果沙拉食品加工廠,通過產業鏈延伸提升生鮮蔬菜等農副產品附加值,幷走上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之路。
從一粒種子到餐飲連鎖店一盤沙拉,景瑞現代農業產業園完成了從生產粗加工農產品到配送新鮮美味的華麗轉身,“景瑞牌”蔬菜已成為通州人引以為豪的中國馳名商標。
如今,無論是沃爾瑪、大潤發、歐尚等大型超市賣場,還是盒馬生鮮、京東等生鮮電商平台,又或是羅森、星巴克、漢堡王等連鎖品牌,眾多品類的“景瑞牌”隨處都可覓得。而曹冬梅更看重的是,多年來,企業建立起的接軌國際的GAP(良好農業規範)和食品安全管理係統,在農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上下功夫,產品的附加值自然越高,這也正是“景瑞牌”贏得國內外市場信賴的“製勝法寶”。
走出40多度的蔬菜大棚,在通州區另一家“速凍果蔬”龍頭企業,記者感受到現代農業的另一種溫度,靠近南通綠萌食品有限公司的低溫冷庫,打開冷庫的那一刻,一陣帶著白霧的冷氣撲麵而來,冷庫門上顯示著零下19攝氏度,向著冷庫內望去,整袋的蠶豆整齊碼放,足有十幾米高。
“裏麵足足存了5000噸蔬菜,在零下35攝氏度的速凍工藝進行加工,在零下18攝氏度冷藏庫貯存,蔬菜淡季的時候可調劑供應市場進行反季節銷售。”南通綠萌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宏偉告訴記者,該公司擁有一條超低溫自動化流態單凍速凍蔬菜加工流水線,各式蔬菜加工設備齊全,先進自動化製冷工藝年加工各類農副產品近萬噸,種植旺季的時候,農民經紀人穿村走巷為企業收購農產品,送到公司加工。
“另外,綠萌公司還與周邊的種植戶建立起果樹產業聯盟,蔬菜、瓜果等滯銷在田地時,我們幫助農戶農產品儲存在冷庫裏,減緩推向市場,進行錯峰銷售,使得農戶免受損失,讓農戶實現增收。”顧宏偉介紹說。
過去十年,見證了通州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拔節生長、結出碩果,2011年“通州景瑞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認定為“江蘇省通州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度領跑者蘇中、蘇北地區。今年,通州區再次獲得肯定,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建設名單。通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管理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陳妍池介紹說,至2025年,該區將建設成“以優品蔬果為主導產業、農產品物流加工及農業休閑觀光為延伸,生產方式高效綠色,經濟效益顯著,與農民聯結緊密,輻射帶動有力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
美麗鄉村有“麵子”更有“裏子”,富民產業旺起來
一幢幢漂亮的鄉村別墅、寬敞整潔的柏油路、綠意盎然的小遊園......通州東部的東社鎮東平村,是江海平原上一個普通小村,和絕大部分的村莊一樣,這裏民風淳樸、環境怡人,以傳統經濟作物種植為主。
不同的是,近幾年,這個村大力培育發展特色產業,村民的口袋鼓起來了,村莊“顏值”靚起來了,名聲響了起來,變身為遠近聞名的幸福村。先後榮獲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江蘇省水美鄉村、江蘇省人居環境示範村、南通市鄉村振興示範村等稱號。
東平村第一書記鄧迎春告訴記者,村裏花大力氣改善環境、翻新民居,自2019年以來,東平村對道路、農橋、水係、綠化、亮化等全麵完善,補植綠化135畝,新增路燈188盞,綠化河道6.244公裏......還增添了農耕文化館、國學文化館、農業科普館、落舍屋等文化資源,以及多條沿路特色景觀帶,讓這裏的“鄉村味兒”更濃。
探索“農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模式,讓東平村擁有了觀光休閑農業的新名片,幷著力打造集垂釣休閑、娛樂餐飲、農業觀光、果蔬采摘、生態住宿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型旅遊休閑鄉村,實現產業功能向“經濟型”與“生態型”雙向提升。
村容村貌大變樣,東平有了“麵子”,也更有“裏子”,東平村的富民產業也越來越多。口感脆嫩的蘆筍、鮮嫩多汁的葡萄、鮮甜可口的黃桃.......農業特色成塊、基地成片、產業成帶已成為東平村的新氣象。
眼下,當地有名的蘆筍正處於“夏眠”,蘆筍種植技術的帶頭人薑朝暉卻沒有閑著,他告訴記者,在自己的培育蘆筍種子實驗室,正在雜交培育新的品種。
“以前用的二代種子,產量低、抗病性差,畝產收益低。”15年前,北漂做木工的薑朝暉回到家鄉,幾經考慮,決定種植蘆筍。剛開始,不懂相關技術,沒有專業指導,薑朝暉還是吃了虧。蘆筍育種需要掌握植保、栽培等多方麵專業技術知識。薑朝暉利用業餘時間研讀蘆筍栽培專著、上網查資料、捕捉蘆筍栽培及蘆筍育種領域最新信息,虛心向育種專家學習請教。不甘心的他尋求北京、浙江的農科專家指點。“有了專家的技術指導和優質的種子,蘆筍長勢很好,每畝增收四五千元。”薑朝暉說。
如今,蘆筍種植已成為東平村的特色產業。薑朝暉經常深入田間,免費為農民傳授蘆筍種植栽培生產技術,熱心解答疑難問題。他大膽探索創新,開展試驗示範,應用現代農藝機械化技術,提高了蘆筍嫩莖產量,加快了早生、高產、優質的蘆筍品種的推廣。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朱亞運通訊員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