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生活30多年,其間有很多次南下或北上的機會,都被我毫不猶豫地謝絕了。我覺得南京是最適合文化人生活的地方,這裏的山山水水意蘊深遠、雋永綿長,完全就是具象版的中國畫。不知你發現沒?紫金山峰巒疊嶂,一眼望去,不是‘披麻皴’又是什麼?所以每回走進紫金山,我都仿佛經曆一番藝術的洗禮。”
弄清影35cm-138cm2021年
說這話的是紀太年,一位擁有多重身份的江南文人:作家、詩人、美術評論家、藝術市場研究專家、藝術推廣人、畫家……他所謂的“披麻皴”,是一種中國畫的筆法。此法由五代董源、巨然、趙孟頫、黃公望等名家創立,在表現秀潤多姿的南方風景時十分常見,世人耳熟能詳的有《富春山居圖》等傳世之作。
紀太年
3月5日,紀太年工筆畫展在金陵美術館舉行盛大開幕。開幕式由南京書畫院、金陵美術館黨委書記尤榮喜先生主持,喻繼高、言恭達、楊耀寧、高雲、陸越子、周積寅、徐培晨等業界名流悉數現身,對紀太年的工筆花鳥給予高度評價。“太驚人,太震撼了!”“這才是真正的不食人間煙火啊!”“嗯,這是寫意之美!意韻之美!”持續10天的畫展忽然間讓“紀太年現象”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要知道6年前的紀太年還沒有畫畫,按喻繼高的話來說就是:“紀太年的6年超過很多人的20年甚至一輩子!”
弄清影48cm-178cm2021年
麵對各路大伽的褒獎,為人謙和恭遜的紀太年心懷感恩無比虔敬。年過半百,不知道為什麼,時至今日他還會經常想起1979年與南京的第一次親近。那時候,他還是個懷揣著文學夢想的十三四歲少年。激情難捺之下,他竟脫下鞋子,一個人光腳從南京長江大橋的橋北一步一步走到橋南。“橋上的每一幅浮雕我都仔細端詳,站在橋中感受江風諦聽江濤,我激動得難以言表!走到橋頭堡時,我又光腳一直往下走到了橋頭堡公園……”後來,紀太年曾無數次與長江繾綣。正如紫金山讓他對“披麻皴”筆法有所開悟一樣,浩浩湯湯的揚子江也曾無數次啟發了他對中國美術、中國書法甚至中國文化的理解。
沁園春124cm-245cm2021年
雖說世人對紀太年半路學畫卻異軍突起的現象感慨不已,紀太年自己卻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因為陳之佛大師就是42歲才正式起步的,而陳之佛的繪畫成就永遠讓紀太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紀太年一再表示,除了紫金山和揚子江,南京另有一個讓他魂牽夢繞、割舍不下的所在,那就是南京博物院。“南博有我非常非常崇敬的兩位大師:傅抱石和陳之佛,每當我在求學問道中遇到困惑,我都習慣到南博去拜謁他們二位。雖然我生不逢時,錯過了親聆他們教誨的機會,但通過研習他們的作品和著作,我也享受到了與他們息息相通、心領神會的慰藉。”正是因為有陳之佛這樣的前輩堪作楷模,所以紀太年對中年變法專攻工筆一直信心十足。他說之前很多年已經對相關藝術史、藝術技法深有研究,再加上飽覽天下一流名家真跡,忽然有一天拿起畫筆,他一點都不覺得有任何的突兀或障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一切都是順理成章。
弄清影70cm-47cm2021年
如夢令61cm-42cm2021年
“南京的山水地貌,南京的空氣陽光,似乎都是天然為藝術而生,南京的山水簡直堪稱中國山水畫的模特。”生活在南京,紀太年總感覺是那麼地舒坦服帖。不僅享受南京的風物之美,紀太年還特別享受南京的文人藝術家朋友們。“在南京,大家在一起大多還是談論藝術談論文化,這種相對純淨的氛圍,我在其它城市幾乎感受不到了。風雅秦淮,此言不虛!”紀太年說,明清以來的南京就像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各路藝術家不經曆南京的打磨就很難獲得真正的成功。響水人紀太年現在越來越與南京水乳交融,很難說如今這個紀太年不是南京重新孕育出來的——你覺得呢?(作者:趙 銳)